CNML格式】 【 】 【打 印】 
美又拋中國間諜威脅論 怪論根在“冷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1-26 13:26:04  


美國會報告中國動用一切手段收集美國高科技情報,推動科技産業的發展。圖爲中國海軍054A新型護衛艦海試。
  近日,隸屬美國國會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推出了年度報告。這份報告除了在有關中國的經濟、貨幣、能源和軍事現代化問題上大做文章外,更是“別出心裁”地拋出了“中國間諜威脅論”,聲稱中國在軍事和産業領域不斷進行積極的間諜活動,對美國構成了重大威脅。 

  對此,中國外交部在第一時間進行了嚴正駁斥。 

  拋出“中國間諜威脅” 

  企圖誤導美國輿論 

  11月15日,美國“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一年一度的報告又出籠了。和往年的報告一樣,今年的報告依然充滿了對中國發展的戒備、敵視,甚至是惡意。 

  從內容上看,報告依然緊抓兩國存在的一些分歧議題不放,如美中貿易逆差問題、人民幣匯率問題等,嚴密關注中國的軍事現代化,持續表達美國對中國能源和環境政策的關切,繼續在台灣問題上謀求制衡中國,幷在所謂的“人權”問題上大做文章。這些都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今年的最重要、最新鮮的“看點”在于美國已將“中國間諜”看作是嚴重威脅。 

  報告稱,中國對石油、信息通訊、造船等12個重要産業領域實施國家統一管理,中國動用一切手段收集美國高科技情報,推動相關産業的發展。中國工業間諜活動使中國企業不投入研發時間和資金便能獲得新技術。報告聲稱,“中國在美國的間諜活動如此廣泛,已對美國科技安全構成最大威脅。” 

  此外,報告還强調,中國軍事决策部門已經接受了破壞性戰法,包括使用網絡攻擊。如果大規模實施這樣的攻擊,將對目標國家的基礎設施産生灾難性的影響。報告認爲,中國擁有發動“網絡代理人戰爭”的能力,使用台灣或者日本的服務器來攻擊美國。“中國對台灣的攻擊可能隨之帶來對美國在日本和韓國地區基地的網絡攻擊,幷且可能包括對美國本土的財政、經濟、能源和通訊基礎設施的網絡攻擊。” 

  以這種毫無根據的指責爲依據,這份報告提出,爲了制衡中國可能發動的網絡戰,軍方、情報和國土安全部門應加强監控和保護美國關鍵計算機網絡和敏感信息的能力,同時與盟國共同磋商,形成針對中國網絡進攻能力的聯盟式對策。 

  近年來,在美國國內雖然有關“中國間諜”的說法在媒體中時有傳出,但幷未在美國政壇形成主流看法。《華盛頓郵報》評論指出,由于“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其報告對象又是一向在對華問題上“自以爲是”的議員們,因此這份報告肯定將在美國政壇掀起一定的風浪。此外,盡管現在距離美總統大選還有一年的時間,但在當前各候選人的競選造勢活動逐漸熱絡起來的情况下,這份措辭嚴厲報告的出爐很可能使對華政策提升成爲美國大選的重要議題。 

  當前,已經有候選人對中國未能“擔負起應承擔的責任”頗有微詞,這份報告可能將爲今後有關候選人抨擊中國的說法提供“炮彈”。 

  反華怪論根在“冷戰” 

  中方給予嚴厲回擊 

  針對“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出台的這份年度報告,中國政府立即進行了反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19日指出:“該委員會無視中國政治、經濟、社會等各項事業發展進步的事實,固守偏見,公然幹涉中國內政,對中國進行誣蔑攻擊,企圖誤導輿論和公衆,給中美在廣泛領域的合作設置障礙,但他們的圖謀是不會得逞的。我們已經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表示堅决反對。” 

  即使在美國國內,有關中國間諜泛濫的說法,也難以得到廣泛認同。前駐華大使李杰明曾針對這個問題指出,現在有人倡導美國聯邦調查局加大針對中國的反情報工作,實在是意在將問題誇大。他認爲,在今後相當長時間里,中國不會是美國的敵人,而是夥伴。 

  美國防部的分析人士布萊恩·史密斯指出,冷戰時代,美蘇之間相互派遣了大量的特工,“間諜戰”曾經成爲冷戰中的惟一“熱戰”;當前,那些在冷戰時代經受過曆練的年輕人已成長起來,掌握了國家的行政資源,但他們無法擺脫冷戰思維,必然要將一個快速發展、擁有龐大資源,且具有不同價值觀的國家看作是可能的對手。不幸的是,中國落入這些人設定的標准之中。“中國發起間諜攻勢”無疑就是在這些人的頭腦中無中生有地想象出來的。 

  新聞鏈接/LINK 中美關系的“麻煩制造者” 

  隸屬美國國會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成立于2000年10月,專門負責研究美中經貿關系對美國影響的評估,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該委員會的審查範圍不僅僅限于經濟領域,而是涵蓋了可能影響到中美關系之間的諸多領域,包括經濟、政治、軍事、台灣問題、言論自由等。 

  自2001年起,該委員會每年都要提交幷發表一份給美國國會的報告,爲國會審議和采取對華政策提供相應的依據和政策建議。 

  總體上看,“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對中國持負面看法,是“中國威脅論”的倡導者和中美關系發展的“麻煩制造者”。這種負面影響不僅體現在美國對華政策制定的長期方面,而且體現在一些具體事件上,比如,2005年11月美國總統布什即將出訪中國前,這個委員會就公布年度報告,對布什政府的對華政策提出嚴厲批評,幷呼籲美政府從軍事、經濟、能源等多方面制定新的對華政策,以保護美國的長期經濟和安全利益。據悉,這份年度報告後來成了布什總統前往北京訪問的隨身讀物。(來源:國際在綫-世界新聞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