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陳子帛:扁揚言戒嚴迅速改口 美國介入是主因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1-29 10:51:59  


  中評社香港11月29日電/台灣新一屆“立法委員”選舉將于明年1月舉行。香港資深時事評論員陳子帛今日在聯合早報發表評論文章,指這一屆“立委”選舉具有兩個特點,一是台灣“立法委員”選舉席次減半,這就使得今次“立委”選戰過程將格外激烈;二是國民黨在上一次縣市長選舉中獲得了18個席位,已形成“地方包圍中央”的格局,因此在事關重大的選舉過程中,不可能完全按照民進黨制定的遊戲規則行事。於是,藍綠兩造的政治衝突,就在“立委”選舉捆綁公投問題上引爆。

  在究竟是一階段投票即“立委”選舉和公投捆綁,還是“立委”選舉與公投分兩階段投票,臺北市長郝龍斌率先“依法抗命”,和陳水扁唱對台戲,在政壇上刮起一陣旋風。陳水扁不斷在媒體上放話,頻頻叫陣。對此,馬英九及時予以回擊。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副秘書長廖風德、文傳會主委黃玉振也相繼強硬表示,民進黨一直以嚇嚇國民黨,要國民黨像以前一樣退讓,“他們錯了!”

  文章認為,明年的兩場大選,對國民黨來說生死存亡,“立委”選舉更是“總統”選舉的前哨戰,國民黨這次“很硬”。猶如國民黨主席吳伯雄所指出,國民黨已有不惜一戰的決心!

  突然放話,突然改口

  報載,陳水扁在日前的助選活動上,針對有關爭論以及泛藍陣營的寸步讓,強硬指出,有人建議,若泛藍縣市不願意配合第一階段領票和投票,他已在思考戒嚴、延期選舉、更換不願配合的縣市選委會主委,甚至停止選舉等四項建議。

  在台灣戰後地方選舉史上,唯一的一次延後選舉是在1978年美台斷交時,蔣經國“總統”頒佈緊急命令,宣佈暫停增額“中央民代”選舉。這個舉動引發黨外人士抗議,更在1979年12月爆發了“美麗島事件”,改寫了台灣戰後民主運動的歷史。因此,輿論對陳水扁的放話作出了強烈反應。《中國時報》發表社論,呼籲正視台灣日漸升高的反民主氛圍;如果陳水扁不是“信口開河”,則還要進一步呼籲台灣所有有識之士千萬別讓民主根基毀在他手上,更別讓已邁向民主的台灣走到威權戒嚴的回頭路! 

  在此之前,來自泛藍陣營的耳語頻繁傳遞一個總是讓人無法確信的資訊,即陳水扁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力地位,或者維持民進黨政權,可能會在明年“立委”選舉以及“總統”選舉之前,在台海關係或者島內政局上製造突然事變,採取終止選舉或者宣佈戒嚴,或者以各種藉口在民進黨選舉失利之後宣佈選舉無效,等等。這些說話一直被視為泛藍陣營的危言聳聽,缺乏足夠的實證。

  文章認為,話從陳水扁口中出來,有電視畫面作證,外界覺得這個語言和思考上越來越失控的陳水扁,還真的會鋌而走險,製造出人們難以想像的危機事端。

  可是,不到一天之後,這個易變的領導人又改口了。他在11月26日上午接見社團人士時兩度強調,他任內絕不會有宣佈戒嚴,希望外界不要扭曲、誣衊、抹黑,言之鑿鑿。

  很少看到陳水扁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對自己的話語作出糾正和澄清,可見“戒嚴”或者“延後選舉”茲事體大,涉及的因素諸多,對台灣足以起到“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的催化劑效果。

  美國因素在起作用

  人們不免要好奇地問,究竟是什麼因素使陳水扁迅速對自己的“揚言”作出澄清呢?大致上看,有以下幾種因素:

  一是民進黨內部因素。“公投綁選舉”是陳水扁的創意,但這次民進黨選情很冷,估計很難獲得預期的席位,區域“立委”甚至有可能只能維持19個席次。尤其是這次小選區制對民進黨不利,黨內評估,民進黨“立委”若大輸到20席以上,則3月份的“總統”大選很難有勝數。排除陳水扁的“人來瘋”性格,在選舉造勢場合經常脫口秀而樂此不疲之外,對其不斷製造爭議性話題、炒熱選情的合理解釋,就是民進黨的“立委”選舉情勢吃緊。

  文章認為,儘管陳水扁的選舉戰術通常證明都是對的,但這次公開放話的背後,很大程度是對泛藍陣營步步為營選舉策略的反制,也說明內部對選情評估缺乏利基因素。而陳水扁改口的背後,不排除來自黨內參選“立委”以及輔選機器的意見回饋,但這未必是主因。

  二是大陸因素。如果只是為了刺激北京“隨扁起舞”,則時間點的選擇不對,真正需要刺激北京的,是“總統”選舉,而不是“立委”選舉。台灣政界人士指出,大陸在80年代及至2000年2月份相繼提出對台動武條件中,均包括了台灣內部發生動亂、出現難以收拾局面的要素,而從陳水扁聲稱要考慮戒嚴繼而改口的過程中,我們看不到大陸因素的蛛絲馬跡。可以確信,北京只會緊密關注,持續跟蹤,而不會作出類似以往的情緒反應。

  三是美國因素。這是最值得重視和觀察的。人們依然記得,李登輝執政後期,曾有意透過“修憲”方式延長自己的任期,但這一企圖即刻遭到美國的強力反對,最終迫使他收回成命。這次陳水扁放話和改口,前後不到15個小時,受到美國的關注和介入是符合邏輯的推斷。貿然宣佈戒嚴不僅意味著台灣民主進程的倒退,也意味著美國給陳水扁設定的“四不一沒有”底線再度被違背和突破。只有美國因素才能迫使陳水扁迅速改口。

  台灣的政治民主化進程儘管依然存在諸多不成熟,但已經很難找到政治強人獨大的生存土壤。將近二十年的民主轉型,台灣民意和在野勢力對任何利令智昏、鋌而走險的冒險舉措仍有制衡力,大陸對島內局勢發展的影響雖然遙遠,卻也是任何政治人物和政治勢力不敢忽視的。只是美國因素對台灣任何一個細微動作的即時喝止和糾偏,以及朝野兩黨對美國作為仲裁者的信任和依賴,不免讓人產生種種憂慮。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