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大公報:中國宏調須防過度緊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05 10:18:05  


  中評社香港12月5日電/《大公報》今天發表社評,正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經濟工作會議,在總結今年情況後,將為明年的工作方向定調,其承先啟後的重要性無可置疑。今年來中國經濟表現強勁,顯示仍處於上升軌中,由此亦引起了對宏觀調控的不少議論,主流意見都擔心有過熱傾向,主張加強收緊力度。但實際形勢卻複雜得多,不宜過分推行一刀切的收緊。

  預計今年中國GDP實際增長將在百分之十一點五上下,可創下九五年來新高,亦是○三年來連續第五年有超過一成的增長。居民消費物價通脹也將超過百分之四,因此,無論增長及通脹都屬近期高位。在這種情況下,中央很自然地推出了防止增長由偏快轉向過熱,和通脹由結構性轉向全面性的“雙防”策略,可算是特具針對性。但必須注意策略應側重於防:不能當經濟已經過熱或通脹已屬全面性,需要大力收緊來重加抑壓。在高度複雜的情況下,運用宏調措施時必須格外小心,既要防過熱,但也不能過了頭,因而不必要地拖慢經濟發展步伐。

  社評說,目前通脹具有明顯的食品及能源主導性質。除此兩項漲價較高外,其他項目或漲價很微,或甚至有輕度跌價,絕不是需求過旺、供求失衡引致的全面性通脹,因此也絕不適宜以收緊措施來抑制。食品及能源漲價既反映了國際價格升勢,也有國內投資不足的問題,在能源開發及生豬生產等方面尤其突出。根治之道在於引導投資進入相關領域以增供給,而不是盲目地全面加強緊縮。

  中國今年的外貿順差亦將大增,據社科院估計將達到二千六百億美元的創紀錄水平,比去年高出約五成以上,明年還會續升至接近三千億美元,相當於○五年的三倍。如此高速的順差增長,自引起全球矚目,歐美已聯手向中國施壓要求人民幣升值,並千方百計設立保護壁壘來攔阻中國貨入口。但正如溫總最近在中歐會議上所說,人民幣匯率並非中國順差高升的主要因素,真正的根源是國際分工及中國競爭力提升。因此順差基本上來自全球化及市場驅動,絕對合理正常,也絕無過大之嫌。這正是中國作為世界製造業基地的反映。德國同樣有很大的外貿順差,乃建立於高檔製造業的優勢上,與中國的中低檔產品優勢可說是異曲同工。然而今年來當局連番出台抑壓出口措施,再加上升值通脹,許多出口商已吃不消,故要防抑壓過度,令出口急速放緩。

  社評指出,許多論者擔心外貿順差會引發外匯儲備及貨幣增長過多,令流動性過剩問題更趨惡化。實際上由於央行採取了多樣化的沖銷手段,過剩的流動性已被鎖起。近期在多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及發放大量央行債券的吸收下,再加上嚴控信貸規模,流動性或已偏緊,許多銀行已無錢可借。

  總之,目前中國經濟除樓市股市等局部有泡沫外,總體未見過熱,高增長、高順差亦屬正常,故不可盲目收緊。有人認為增長要降到百分之九才適宜,乃毫無根據之言,如此將阻慢中國發展及追趕先進的步伐。這類不符國情的誤導性觀點,更可能引致錯誤政策的出台,乃當前中國經濟面對的嚴重風險之一,有關方面務必小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