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6日電/陳水扁拆除“大中至正”牌匾,讓不少藍營支持者氣得跳腳,相繼集結在牌匾之下,天天抗議,這種畫面則是正中下懷,同樣有助活絡“鐵桿泛綠”的熱血。
聯合晚報特稿文章說,距離“立委”選舉還有30幾天,選情卻相當冷清,藍綠沒有交鋒,居劣勢的民進黨難有表現機會,有很大的危機感,拜“大中至正”之賜,終於擦出了火花,下一步就是冀望藉此燒出選票。
陳水扁在“立委”選舉中的大戰略,從一開始就是“保本優先”,也就是要先激化支持者的熱情,再由這些人去拉票,他認為如果連傳統支持者都意興闌珊,那這場選局等於不必玩了。
因此這段期間下鄉輔選,他都以和傳統支持者溝通的語言,鼓動情緒,以“全力保本”為最高戰略,“大中至正”和“台灣入聯”、“討黨產”,背後便有同樣的邏輯,它讓藍營氣憤,卻讓綠營興奮。
另外,在單一選區兩票制下,“政黨票”也要積極爭取,除了讓深綠基本盤能有熱情出來投票外,也希望能獲得“政黨認同票”。因此,他們用“大中至正”切割出“威權”及“反威權”的形象;用“台灣入聯”做為“愛台”、“不愛台”的判準;以“討黨產”當作“公義”、“不公義”的對照,進而影響這張政黨票會進到國民黨還是民進黨。
藍綠衝突因“大中至正”牌匾而升高,雙邊都在等待收割“立委”選舉的成果。但相較陳水扁、郝龍斌的強勢,兩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馬英九都顯得較為低調。
問題就在,不管是藍營“於民主時代護衛威權時代的象徵”,或綠營“以威權手段反威權”,都不符合謝、馬兩人在大選中都想營造的“中道”氣氛,不想捲入深藍、深綠的“立委”戰局,心態可以理解,畢竟此時過度表態,只怕自毀前程。
更何況台灣大選最大的“觀察員”美國,也在盯著謝、馬兩人的政治智慧和風格。過去的“扁式作風”,無論是擦槍走火的“戒嚴說”,或強勢硬推的“台灣入聯”,都已證明並不存在美國市場,謝、馬更無需隨眼前的藍綠對峙而心浮氣躁,兩人刻意表現出的“冷靜”和“理智”,遂比陳水扁只放在1月12日(“立委”選舉)的眼光,要來的遠一點(大選3月22日),這也有利他們日後能和美方建立起另一種新的對話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