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台灣學者:兩岸必須恢復協商,這是必然趨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07 17:38:28  


台灣學者林文文程認為,台海兩岸強大的民間力量會不斷壓縮各自政府政治操控的空間,促使雙方加速恢復協商。(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12月7日電/兩岸制度性協商中斷多年,雖然雙方當前政治互動不佳,但是學者認為,台海兩岸強大的民間力量會不斷壓縮各自政府政治操控的空間,促使雙方加速恢復協商。

  自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二日台灣開放老兵探親以來,兩岸民間交流已逾二十年。海峽交流基金會今天舉辦“兩岸開放交流二十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從政治、經濟、社會、法律與國際因素等層面探討兩岸關係。

  中央社報道,台灣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林文程在下午的議程發表論文,剖析台灣在兩岸協商與對話中的策略。他說,兩岸協商中斷多年,短時間似乎看不到恢復談判的曙光,原因在於兩岸各自的政治考量,雙方一直在等待進入協商的最佳時機。

  他分析,中國大陸目前沒有非談不可的迫切感,因此持觀望態度,等待有利的時刻進場。

  台灣則有許多考量,在無法擺平內部不同力量之前,接受中國大陸條件進入協商,只會造成內傷,而且將在談判桌上處於被動挨打的困境。

  林文程認為,上述的背景與因素導致台海兩岸協商一直陷於僵局,但是兩岸必須恢復協商,這是必然趨勢。

  他認為兩岸恢復協商的前景樂觀,因為何時恢復協商以及恢復協商後能否取得具體結果或許取決雙方的政治考量,但是兩岸交流所形成的強大民間力量會不斷壓縮雙方政府的政治操控空間,促使兩岸加速恢復協。

  對於台灣如何因應中國大陸的談判策略,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張榮豐認為,台灣對中國大陸提出的談判前提、原則與議題都必須破除文字的迷障,並且要以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納許(John Nash)的賽局理論及談判邏輯深入分析。

  此外,他在論文中強調,台灣要重視與中國大陸的程序性磋商,而非僅重視談判桌上的表現。

  據了解,這次研討會一連兩天在圓山飯店舉行,討論議題包括:兩岸政治經濟、社會法律、協商與對話、兩岸關係的國際因素、兩岸經貿科技交流及其衍生問題、兩岸教科文交流及其衍生問題以及兩岸關係的下一個二十年等各個面向。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