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晚:醫界人士相挺 馬英九不必“嚇一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10 15:29:28  


  中評社香港12月10日電/聯合晚報今天發表社論說,數百位醫界人士跳出來挺馬英九,馬英九坦承“嚇一跳”。的確,醫界一向有偏綠傳統,這跟台灣醫界自日據時代起,一直是台灣本土知識菁英,視自己為社會良心的代言人,有很大關係。然而,當我們說“誰偏向誰”,“哪個團體偏向誰”時,固然是注意到某種“結構性”的難以改變,可是,政治既然是“眾人之事”,這些“眾人”又都是一個個有感受能力、有判斷能力的個體,他們面對政治,怎可能不會有個人的價值判斷?不會做出現況如何,今昔對比的判斷呢?

  換句話講,除非把自己當成“死忠支持者”,當成所謂的“綠營或藍營的鐵板部隊”,否則每位選民都該有自己的判斷與選擇能力。民主政治的基本規則之一,就是“定期選舉”,每四年一次“總統”大選,不就是民意定期體檢“總統”表現,體檢執政黨施政作為的指標嗎?做不好,就該換人做做看!連民眾都該知曉這最簡單民主常識,醫界身為台灣社會菁英,又怎可能不知道、不明白呢?馬英九其實不必“嚇一跳”,他該做的回應是,以積極行動力,向支持他的人,向“轉向挺他”的人,證明自己能贏,贏了以後絕不重蹈過去與現在“執政者傲慢”的覆轍。

  社論指出,醫界會有“轉向”跡象,有多方面因素,不過“對執政者失望”,一定是關鍵性的綜合因素。若依我們揣測,“執政無能”,固然令醫界菁英失望,但有時候能力問題,不一定是被唾棄的理由,因為能力需要時間來培養,有些人願意多給一點時間。

  另一因素,“執政失德”極可能更令醫界不能苟同。就拿“教育部”為例吧,一個“教育部長”,解決不了一堆民眾痛苦的教育沉痾,卻只會硬拗、大玩文字遊戲。風行草偃之餘,出了位“教育部”主秘,拆大中至正牌匾,拆就拆吧,還要拿性別歧視字眼,去羞辱馬英九、郝龍斌。媒體譁然之際,反倒是杜正勝跳出來肯定莊國榮!他們固然“哥倆好、寶一對”,稍有知識、稍有修養的人,難道不會搖頭嘆息,這像“教育部”的官員嗎?

  執政無能已經很嚴重,但若毫無謙虛反省之心,繼續以傲慢、失德姿態在那裡跳樑,肯定更多人會跳出來Say No!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