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拒作政治上沉默一族 美國華人參政新氣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14 08:40:24  


資料圖片:三十歲的華裔李達平將在芝加哥第十一選區競選美國聯邦眾議員。當地華人社區的僑領們十一月十四日聚集一堂,表示將全力支持李達平參選。 圖為李達平(前左三)與部分社區僑領合影。
  中評社香港12月14日電/華裔李達平的名字,最近在芝加哥華人中間逐漸變得響亮起來。他今年三十歲,年輕,卻有九年參與公共服務的經歷。如今,李達平要競選美國聯邦眾議員,得到大芝加哥地區華人的一致讚賞和廣泛支持,同時,也使華人參政再次成為人們議論的中心。美國《芝加哥華語論壇》日前就發表評論指出,美國華人“政治上沉默”的狀況正在迅速變化,華人從政已經出現越來越多的新氣象。

  據中國僑網報導,評論指出,多少年來,華人在美國參政議政的道路充滿了坎坷。儘管在這方面的努力從來沒有停止過,也有一些傑出的華人進入了美國政界,並在一些領域已經舉足輕重,但是,在漫長的歲月裏,在美華人在美國政壇上總體說尚未形成氣候,影響力仍然不如某些族裔。這裏面既有歷史的、社會的原因,也有心理的和傳統的因素在起作用。

  評論說,明年將是華人移民美國160周年。1848年,第一批華人乘船“瑪麗”號從中國廣東來到三藩市,加入“淘金熱”的大潮。他們從事開金礦,修鐵路,築堤壩等艱苦的勞動,成為開發美國西部的一支重要力量。那時的華人大多數教育程度不高,只能從事下等的工作,還不懂得在政治上爭取自己的權利和只有政治上有了地位,才能真正保護自己的經濟利益。當時,為發展美國經濟作出突出貢獻的華人被排除在美國政治生活之外,沒有發言權。

  評論稱,更有甚者,還通過了所謂的“排華法”,不准華人移民美國,對已在美國的華人百般刁難歧視。由於美國社會排斥華人,生存的需要成為第一要務,造成華人逐漸形成不關心政治,只顧低頭幹活賺錢的習慣。

  評論表示,隨著歷史和社會形勢的改變,越來越多的華人來美定居、開拓和發展。華人的增多和社會影響力的增強,為華人參政提供了必要的人口基礎,也提供了一定的經濟和社會條件。特別重要的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和平發展和巨大的變化,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在國際上地位的迅速提高,以及“中國熱”方興未艾,都為華人參政提供了極好的外部環境。

  但是,評論說,然而不能不看到,華人參政議政之路仍然是任重而道遠。在伊利諾州,亞裔人口已經占接近總人口的百分之四,但至今卻沒有一位亞裔被選為議員或行政官員。華人人口占三分之一的三藩市,也沒有一位華人議員。美國其他很多地區也是大同小異。這種現象絕不能說是正常的、合乎政治生活領域民主原則的。甚至其他族裔的人士也納悶:作為“榜樣族裔”的華人到底是怎麼啦?

  評論指出,亞裔一直守法納稅,但無論在美國聯邦、州或地方各級,選舉出的官員中甚少亞裔,究竟問題在哪里?就在我們自己身上——對政治的冷漠。我們一定要拋棄這種冷漠,才能在主流有我們的耳目,我們自己的聲音。“兩耳不聞政治事,一心只想賺美元”,這種政治上冷漠的局面不改變,華人在美國政治生活中就不會有光明的前景。

  另一方面,評論表示,“排華法”早就廢除了,從美國的政治中消失了半個世紀,但華人心目中的“排華法”還在籠罩著,揮之不去。他們對大膽融入主流、踏上美國政壇心存多種顧慮和疑慮。缺少參政經驗,缺乏參政傳統,不瞭解美國的選舉政治和遊戲規則,使不少華人對政治望而卻步。極少數本土人士或明或暗、不時流露出的視華人為“威脅”和“異類”的歧視和貶低,更加劇了華人在政治上的冷漠。為數不少的華人還不能清醒地意識到在美國政治權力和經濟利益的相輔相成關係,短暫的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係,這也成為一種極需克服的不利華人參政的思想障礙。

  評論說,令人高興的是,華人“政治上沉默”的狀況正在迅速起變化,華人從政已經出現越來越多的新氣象。有志於從政的不少華人,他們身上既有先輩的紮實肯幹的特點,又有現代化的知識,能把東西方的優秀價值觀融合一起,完全可以擔當重任。全美已有一些華人擔任了或擔任過各級政府官員,他們做的很好。許多華人不同於他們的前輩,已經跨越地域、職業或理念不同的局限,開始懂得美國政治,投身政治活動之中。李達平的參選,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又一個鮮明的例證。

  我們看到,在李達平競選活動中,華人中積極參與支持、出錢出力的不僅有新一代的白領,也有許多傳統老僑社的代表;不僅有來自中國大陸的,也有來自中國臺灣、香港的華人華僑,這是一個非常令人鼓舞的、可喜的新跡象。

  評論指出,華人自身具備很多優勢,參政既有可能,又有必要。華人參政當然要立足於華人社會,但是,華人參政是參與美國政治,不僅僅是華人的政治,華人參政者要放開眼光,爭取大多數人、包括其他族裔人士的支持,真心實意地反映他們的需求,代表他們的利益。競選議題一定要是大多數人關心的切身問題,才能贏得選民的擁護,使從政的機率增大。

  最後,評論指出,華人參政需要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方能見到明顯成效。“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李達平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挺身而出參選聯邦議員,並獲得所在選區不少選民的擁護,這不僅標誌著華人參政邁向了一個新的高度,而且一定能給華人參政議政帶來許多有益的啟示。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