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批環保人士在氣候大會場外示威。 |
中評社香港12月15日電/在歐美就減排溫室氣體目標激烈爭拗下,原定昨天於峇里閉幕的氣候大會,結果需要“加時”。消息透露,由於美國堅拒就2020年減排廢氣數量定出明確目標,歐洲和其他與會國家只能妥協讓步,期望後年美國新總統上台。有發展中國家代表更直斥,有大國在會上以貿易制裁為要脅,要發展中國家也同步大幅減排。
據明報報道,代表77個發展中國家及中國的巴基斯坦代表阿克拉姆昨說,他們正力抗“幾個發達國”要窮國們也同步大幅減排的要求,幸好“發展中國家迄今仍能抵抗這幾個發達國家的不公平及不合理的施壓威脅”。問到是何威脅,他說﹕“我聽過貿易制裁,是在會議中說的。那可能只是一失言,但心中所想有時確會訴之於口。”
發展中國家強調抗拒脅迫
阿克拉姆拒絕透露點名說清是哪個國家提出要脅,表示不想鬧大事情,但強調“發展中國家會繼續抗拒這種脅迫。”《京都議定書》的精神,就是要求逾百年不斷大排廢氣的發達國,承擔歷史責任,率先落實減排,歐洲發達國普遍支持此原則。但在布什政府主政下,美國是唯一拒簽《京都議定書》的發達工業國,布殊堅稱議定書不公,沒有要求發展迅速的發展中國家如中國等減排,圖將發展中國家也拖下水。
在今次會議上,歐盟與發展中國家站在同一陣線,美國跟獲日本和加拿大保守派政府附和。對於氣候大會未能如期周五結束,聯合國 首席氣候官員波爾昨表示,歐美正就未來全球減排目標磋商,希望打破僵局,他相信最終“絕對可以”達成協議。
會上最大的爭議,是歐盟要求在大會決議文件中,按聯合國氣候專家的建議,訂明在2020年時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25%至40%(與1990年的水平相比),但美國堅拒定出明確目標,堅持各國“自願減排”。
方案棄訂2020年具體減排目標
為免令決議文件難產,東道主提出妥協方案,同意不給2020年減排量定下目標,但會堅持在2050年前至少減排一半的“長線目標”。波爾堅稱,要實現 2050減排一半的目標,背後已隱含必須做到在2020年減排起碼25%這一中線目標,儘管方案實際是向美國屈服,放棄要求發達國在中短期作出任何具體減 排承諾。
環保團體聯盟發言人朱尼珀(Tony Juniper)昨斥美國破壞談判﹕“美國就像坐在頭等機艙的乘客,以為經濟艙的災難不會影響他們。若飛機失事,不管頭等還是經濟艙都會有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