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新聞分析:戰略經濟對話 中美不打不成交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18 15:04:59  


12月13日,第三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在北京閉幕。這是閉幕會議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和美國財政部部長保爾森共同會見記者。
  中評社香港12月18日電(記者 張迎春分析報道)12月13日,爲期一天半的第三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落下帷幕。“對話”從2006年12月啓動以來,已經成爲中美兩國高層就經貿政策互相溝通、解决棘手問題的一個有效渠道。

  對話開始之前,中美雙方照例表現出了强硬的態度,嚴詞指責對方的保護主義政策和不公平貿易措施。但在對話期間,雙方却都顯得很務實,有所堅持,有所退讓,各有所得。

  世界媒體大篇幅報道了雙方的爭吵,發現中美越來越像是“不打不成交”,以往低調的中國官員本次表現得相當坦率。

  保爾森此次訪問正值美國經濟增長减速,通貨膨脹加劇,信貸市場動蕩不已的危險時刻,美國比以往更加期待中國的外交大禮。在2006年年底,首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前,中國下令人民幣升值;今年5月,在第二次戰略經濟對話前,中國向美國24個州購買了價值326億美元的産品。而今次,中國的表現令美方大失所望。中國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一位副研究員說,美國每天都就這個或那個問題攻擊中國,中國怎麽可能還會想買美國的東西?

  更加引人注目的是,本次對話從人民大會堂搬到了45公里之外的河北香河“中信國安第一城”舉行。有美國媒體推測,中國大概已對這個對話機制感到“疲勞”。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沈丁立則認爲,對話地點轉移體現了中國政府的態度:在美國的咄咄相逼下,中國越來越“不喜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了,“前兩次對話,美國從中國得到許多利益,而中國所得甚少。” 

  與之前外界認爲已經出現“對話疲勞”之類的看空言論相對照,此次對話中美雙方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却堪稱“豐碩”,中美簽署了食品、飼料安全、藥品、醫療器械安全等多個方面的合作協議,幷就金融服務業、産品質量和食品安全、能源和環保等8個領域開展合作達成了31項共識。但是,縱觀此次對話之前、之中與之後雙方的利益關切和政策宣示,不難看出兩國政府仍存在重大分歧。

  中國副總理吳儀稱這次對話“非常成功”。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則表示這是一次“建設性”的會談。從兩國同時聯合發布的《關于第三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的聯合情况說明》來看,通篇幷未提及“人民幣匯率”這個熱詞。顯而易見,在貨幣政策等焦點問題上,中美兩國之間的分歧依然突出。其實,這種局面就是中美貿易關係的常態。

  12月12日,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陳德銘在談到人民幣升值問題時說,人民幣匯率升得“已經够快了”,中國人更關心的是“美元疲弱對世界經濟的拖累”。這一說法得到各國媒體甚至美國媒體的贊許,認爲說得很有新意。有學者指出,此次戰略對話顯示中美間已經能够容忍“面對面的爭吵”,這是兩國關係走向成熟的一個標志。無論中美是“面對面”還是“肩幷肩”,它們必須選擇對話。 

  如今,中美經貿對話已經成爲促進兩國經貿關係的一項有效機制。循著這個路子往前走,每一次戰略經濟對話都會使兩國經貿關係上到一個新的臺階。雖然中美對話是雙邊對話機制,但因參與者是世界性大國,其經濟、政治運行的溢出效應非常之大,所以,雙方經濟政策的協調不僅是對自己和對方負責,也是對國際社會負責。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