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大陸軍事專家籲兩岸軍人維護和平反響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21 14:11:05  


1974年的西沙海戰,兩岸軍人曾同仇敵愾。
  中評社香港12月21日電/對大陸軍事專家近日發出的“兩岸軍人携手維護和平”的呼籲,台軍刻意營造外松內緊氛圍,親當局人士極欲消除軍中影響。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韓軒報道,當克里斯·巴克利看到王衛星在文中寫到“用酒杯在餐桌上碰撞,比用槍炮在戰場上相互瞄准好”,這位路透社記者很自然地把這句話寫進了自己的報道當中。顯然,在報道篇幅的限制下,他需要引用他認爲是精華的部分。

  這篇以《中國敦促台灣軍隊抗拒獨立行動》爲題的路透社稿件是12月14日發表的。此時,距離王衛星在《瞭望》新聞周刊發表《海峽兩岸軍人的共同職責》已經過去了5天。新加坡《聯合早報》以及澳大利亞、日本等地媒體都對該文作了報道。

  在這位解放軍大校看來,這篇醞釀了很長時間的文章在國內外産生的反響他幷不意外,而他更看重的顯然還是台灣島內的反應。

  一篇文章激起島內波瀾

  在這篇最初發表于12月9日的文章,圍繞“維護台海和平發展是兩岸軍人的共同職責”的主題,回憶了過去兩岸軍人爲維護國家統一、反對分裂的携手合作,呼籲台灣地區的軍人應該成爲反對分裂祖國的重要力量,决不能爲那些分裂國家的野心家所利用,走到民族大義的對立面上去。作者認爲,“只要台灣軍隊不支持‘台獨’,實質上就是在維護和保持台海和平,就是對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貢獻。”

  在兩岸幾無軍事交流的當下,這篇文章給人一種嚴冬春響的感覺。

  除了《瞭望》新聞周刊,該文章全文還出現在國台辦主辦的《兩岸關系》等雜志上。作爲平面媒體,《國際先驅導報》(參見本報第322期頭版報道)等報紙也進行了跟踪報道,還有大量的網站轉載。這些都是島內能够看到的,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兩岸關系》節目、海峽之聲電台均多次向島內進行廣播。

  如此多的傳播渠道介入,再加上作者本身的分量——軍事科學院台海軍事研究中心主任,島內自然會對這篇文章給予相當的重視。僅從媒體來說,台灣《中國時報》就摘引了文章近500字內容,而聯合新聞網和HiNet新聞網等在島內頗有影響的網絡電子媒體也紛紛進行了報道。

  台軍前高官出面降溫

  當然,這種重視也體現爲一種“擔心”。

  台灣前“國防部副部長”、淡江大學國際事務及戰略所教授林中斌,台灣高等政策研究會秘書長教授楊念祖14日接受了香港《明報》的采訪,在題爲《大陸拉攏台軍 心戰喊話影響甚微》的訪談文章中,兩位教授均認爲,“這是一種統戰”,而且强調是一種新的統戰方式。

  楊念祖說:“王衛星的文章代表一種改變,就是過去解放軍在對台政策上采取强硬態度,但如今也開始響應胡錦濤的兩岸和平互動政策,希望透過情感上的喊話分化台灣軍人。”

  “這樣的喊話在台灣軍中無法産生什麽影響,”林中斌認爲,台灣目前的軍事長官長期服從文人政府的指令,甚至不會去質疑文人政府所下達的任何指令。“王衛星的文章或許對台灣軍人有一些潜在情感影響,但在理智上不會引起任何行動。”他甚至直言“不會産生任何叛變”。

  對于文章中“大陸軍人是中國軍人,台灣軍人也是中國軍人”,林中斌認爲,這句話可能對台灣早期的退役將領有心戰喊話的效果,但這些將領早已退休,對目前的台軍影響力不大。

  台軍報專論“反駁”

  盡管兩位專家極力淡化文章影響,但13日,台軍轄下的《青年日報》和隸屬于台“國防部”的“軍事新聞網”上發表的一篇署名文章,却頗耐人尋味。

  “這篇文章也正凸顯中共已企圖將統戰觸角伸入國軍內部,我全體國軍官兵自應提高警覺……”“面對這樣一篇充滿統戰意味的文章,表面上是對國軍示好,實際上乃是中共對台實施‘三戰’手法的具體展現,吾人不但要有所警惕,更必須予以駁斥。”這篇標題爲《强化心防 反制中共‘三戰’圖謀》的文章(“三戰”指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試圖從幾點展開對王衛星文章的“駁斥”。

  “如果真的不在意,爲什麽還要駁斥呢?”對此,王衛星感到不理解。

  這篇文章的作者一方面稱“國軍是國家的軍隊,非屬某一政黨或特定人士所有”“國軍恪守‘政治中立’立場,絕無個人意見”,另一方面又稱,“國軍效忠三軍統帥立場不變:國軍乃國家之軍隊,自應效忠由全民經民主選舉所産生之國家領導人。”

  王衛星也看了這些文章,他感覺“反駁”有自相矛盾之處。而對于將他的文章以“心理戰”視之,他更感覺難以接受。因此,他認爲有必要再次動筆,作出自己的回應。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