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外電關注中國和海灣產油國經貿大擴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22 07:34:26  


  中評社溫哥華12月21日電/ 中國進口的石油和天然氣一半以上來自中東。而波斯灣的產油國則尋求用他們的石油美元在中國進行高回報率的投資。許多分析人士指出,這兩個外匯儲備極高的地區之間的經貿聯繫不斷擴展,勢必重新界定地緣政治和全球經濟。

  據VOA News報道,許多經濟學家說,當今的全球財富主要有兩大流向。一是波斯灣國家,他們靠石油出口賺取的外匯盈餘每年多達8000億美元。另外一個是中國,過去二十多年來,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在平均每年9.5%的水準上。這兩個趨勢為中國和中東的工商企業提供了重要的商業機會。

  *重在石油 超越石油*
 
  2006年,中國和波斯灣國家的貿易,包括阿聯酋、沙特、科威特、卡達、阿曼和巴林,總計1350億美元。波斯灣國家在中國的投資也在擴大。例如,科威特投資50億美元,在廣東省興建一個煉油廠。沙特正在海南島建造原油儲藏設施。沙特石油公司計劃跟中石化合作,在中國興建幾個新的煉油廠。不過,一些分析人士說,類似這樣的商業合作涵蓋的經濟活動,其意義已經遠遠超出了石油本身。傅立民是位於華盛頓的中東政策委員會會長。20世紀90年代曾擔任美國駐沙特大使,也是一位資深的中國問題專家。他說,“中國吸引波斯灣投資者的投資活動範圍相當廣,不僅涉及煉油廠和石油儲藏設施等石油化工基礎設施,還包括房地產、風險投資基金,私募股權基金。”

  *海灣投資商從美轉向中*
 
  傅立民大使說,波斯灣國家和中國的經濟關係也有其政治涵義。“公平地說,9/11恐怖襲擊事件後,很多波斯灣國家的私人投資商對在美國投資頗有擔憂,儘管美國是他們傳統的投資目標。其原因在於,反穆斯林情緒上升,以及美國愛國法案的一些條款可能剝奪了他們的正當程式。因此,他們轉而把目標對準中國。中國是能吸引大量資金的唯一另外一個跟美國一樣大的市場。”專家預計,在今後5年中,中東各國將投資多達5000億美元,用於基礎設施、教育、衛生和資訊技術。中國公司不僅會參與這股建設熱潮,而且他們也希望在波斯灣地區開拓中國產品的市場,包括汽車等高端產品。

  *同伊朗經濟關係密切*
 
  中國也同伊朗保持著這樣的經貿關係。中國進口的大約15%的天然氣和石油來自伊朗,中國公司計劃在伊朗的石油化工等能源工業領域發揮重要作用。超過100家中國公司已經在伊朗興建港口和飛機場。中國跟伊朗密切的經濟關係使北京在美國領導的對伊朗實施嚴厲制裁的問題上跟美國意見不一。但是,國際諮詢公司“牛津分析”專家哈欽斯說,中國正向美國傾斜。“中國同美國的經貿關係,甚至跟美國的戰略關係都太重要了。因此,中國能告訴德黑蘭,雖然中國會跟伊朗政府和公司做生意,但中國不會推卸其所有責任,特別是來自聯合國的責任。”

  *以色列是重要夥伴*
 
  中國在中東的另外一個重要合作夥伴是以色列。1989年以來,以色列成為向中國提供武器和軍事技術的主要供應國。當時美國和歐盟削減了對這個共產黨國家的武器銷售。以色列還向中國提供農業和其他技術。
 
  *不惜代價發展經濟*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政治學者蘭普頓說,北京正推行經濟務實的政策。“當今中國外交政策的操作性原則是建立一個國際環境,為中國內部的發展提供盡可能好的保護。這種觀點就是不惜一切代價來發展中國國內經濟,保持穩定。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中國努力跟所有國家、所有國際組織、所有社會發展建設性的關係。”
 
  許多分析人士都同意,中國同中東不斷發展的經濟關係不會對西方造成威脅。他們說,這主要因為中國還不是中東軍事設備或訓練的主要供應國。中國在中東沒有軍事存在。
 
  威廉.歐爾霍特是蘭德公司亞太地區政策中心主任。他說,中國吸取了東亞經濟體成功的經驗。“50年來,日本根本沒有靠軍事力量卻取得了成功。南韓在1950年代時,由於把重點放在軍事上,搞得一團糟。南韓的一位將軍1961年掌權後,大幅度削減軍事預算,把重心放在經濟發展上。現在南韓的經濟規模至少是北韓的22倍。中國熱衷於改革的領導人在借鑒這些成功的範例後指出,那就是中國成為當今世界成功國家的必由之路,而不是通過傳統的侵吞鄰國領土的方式。”
 
  雖然一些專家對中國將如何使用其力量表示擔憂,但是有些專家認為,在今後數十年,這位亞洲巨人更有可能繼續把主要精力放在應對國內經濟的發展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