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反導系統蘊含反衛星潜力 軍事大國爭霸外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25 10:40:18  


美軍太空武器系統正面發射想像圖。
  這一年,各主要國家對空間進一步重視,軍事利用的勢頭在發展,外空武器化的隱憂在增加。 

  美國2006年10月出台新版《國家空間政策》,强化了空間的軍事安全目標,提出確保空間行動自由,拒絕一切可能對美國空間活動構成約束的國際協議,幷推動能力建設。俄羅斯一直努力恢複航天大國地位,已經制定了包括《2006年—2015年俄羅斯聯邦航天計劃》和《導彈與航天工業中期發展戰略》在內的中長期規劃,幷在討論更長遠空間規劃。歐洲于2007年5月也出台新的空間政策,認爲經濟與安全日益依賴空間能力,幷將應對安全和防務上的需求作爲空間政策的主要目標之一。在日本,執政的自民黨正在尋求突破,試圖在國會推動新的立法,允許所謂“非侵略性的空間軍事利用”,和平利用空間政策正面臨被拋弃的危險。印度也非常重視空間,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空間規劃,這涉及建立導航定位系統、導彈防禦系統、載人登月等領域,試圖通過空間力量建設加强其大國地位。 

  信息支持和戰場感知建設是空間攻防的基礎,因而也是有關國家空間能力建設的重點。美國在建立完善情報支援空間感知系統方面的努力方向是,一方面努力增加衛星數量,以保證任何情况下都能實現全球覆蓋,另一方面,推動現有系統更新換代。美軍正在開發第三代GPS系統,以實現更精確的導航定位和更强的抗幹擾能力。 

  俄羅斯正努力修補其格洛納斯全球導航系統,目前該系統有17顆在軌,但只有11顆處于工作狀態。按照計劃,到2010年,格洛納斯導航系統星座將增至24顆星,以實現全球覆蓋。歐洲的伽利略導航系統目標是30顆星,2012年建成運轉。印度也計劃部署由7顆靜地軌道衛星組成的導航星座,幷將在2010年前後進行首次發射。 

  空間攻防能力是實現所謂“空間控制”的關鍵。冷戰時期,美蘇發展反衛星武器,包括核反衛、動能反衛和定向能反衛。如今,美國走在空間攻防能力建設的最前沿,空間攻防手段的發展呈現多種形式。 

  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後,美國加速發展和部署導彈防禦系統。導彈防禦系統名爲防禦,實際上使用的是進攻技術;名爲反導,實際上蘊含著反衛星的潜力。美國導彈防禦系統的發展及其與盟國的合作,實際上也推動了反導技術和反衛星技術的擴散。 

  美國目前正在研發小衛星、試驗衛星系列、軌道快車、軌道轉移飛行器等系統。表面上,這些技術爲了衛星監測、衛星防護、在軌服務(如燃料加注)等,但實際上都可作爲未來空間攻防的主要手段,包括對衛星實施捕獲、推離軌道,致失能乃至物理摧毀等。 

  進入新世紀,空間的戰略和軍事價值日漸凸現,這促使越來越多的國家將軍事建設的目光投向空間。空間是人類的共同遺産,自由、平等、和平地探索與利用是空間造福于各國人民的前提。今天的選擇决定空間利用的未來。在空間軍事利用日益加深的情况下,國際社會如果不采取切實的措施加以限制,外空武器化和戰場化將會成爲現實。(來源:人民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