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陳沖:如果沒有我們華裔,美國將會怎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28 20:01:26  


  “如果沒有我們華裔,美國將會怎樣”,陳沖的聲音響徹中國大飯店宴會廳。2007年11月26日晚8點,400餘人濟濟一堂,其中有40多位來自美國的華人,他們中有幾位面孔比較熟悉,美國第一位陸軍華裔將軍傅履仁、“神探”李昌鈺、Google中國區總裁李開複,他們都是“百人會”會員,此次專程赴北京參加“百人會”大中華地區第二届會議。 

  譚盾激昂的音樂,陳沖深情的解說,一個短短的宣傳片頓時使喧鬧的會場安靜下來。 

  激情四射的宣傳片過後,早已深居簡出的中國國務院前副總理錢其琛現身會場,從“百人會”會長傅履仁的手中接受了“中美關系杰出貢獻獎”,以表彰他對中美兩國關系發展所做出的巨大貢獻。而授獎單位“百人會”自創立以來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致力“橋接中美”,它所秉持的“求同存异”的口號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 

  “百人會”,聽上去很江湖氣,其實幷非草莽出身:1990年5月由建築設計大師貝聿銘和大提琴演奏家馬友友等美籍華人在紐約發起成立,是美國一個獨立、無黨派、非盈利的會員制組織,由一批來自不同領域的杰出美籍華人組成。其主要使命,一是鼓勵美國與大中華地區人民建立良好而有建設性的關系,二是推動美國華裔全面融入美國社會。 

  “百人會”創立之初,更多著力于“推動美國華裔全面參與美國社會”,更多地考慮華裔在美國的利益和社會地位。隨著近年來中國的崛起,“百人會”清楚地看到,中國影響的上升,中美關系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華裔在美國的切身利益,因此,“百人會”將主要精力轉向“橋接中美”,“鼓勵美國與大中華區人民建立建設性的關系”,正如其公關總監安平女士所言,“以前我們是將70%的精力放到華裔融合美國社會上,30%的精力放到中美關系上,現在完全顛倒過來”。 

  在美國,媒體和國會議員是兩大權勢集團,影響力極大,往往能左右政府的决策。由于長期以來存在的誤解和偏見,這兩大集團對中國的印象幷不理想,尤其是在國會里面,每年的“反華提案”皆出于此。 

  2005年4月,佐格比國際調查機構(Zogby International)受“百人會”委托,發布“美國人對華態度”民意調查結果。第二階段調查對象爲國會議員助手和企業界領袖,包括外事顧問、立法主管、新聞秘書等任職的101名國會助理人員參加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美國國會議員助手與美國普通公衆對華態度存在明顯差异;只有19%的國會議員助手對中國持正面看法;高達54%的國會議員助手認爲“中國的崛起對美國構成嚴重威脅”。 

  這一調查結果令“百人會”震驚:如果不能從整體上扭轉美國國會成員對中國的負面印象,那麽改善中美關系就是奢談。 

  于是,2006年4月21日在舊金山舉行的“百人會”第十五届年會上,美國參議員範士丹受邀出席,幷發表題爲“21世紀的美中、美台關系:深思熟慮、保持關注”的演說。來自華盛頓知名公關公司的羅伯特先生應邀與會,幷作主題發言。此人曾經受托邀請一直叫嚷如人民幣不升值便要對中國實施制裁的兩位美國議員(其中一個從未來過中國)到中國訪問。通過那次訪問,兩位議員對中國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推遲了要求人民幣升值的議案。 

  也是在那次年會上,《世界是平的》一書作者、《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弗里德曼也被邀作爲晚宴嘉賓發表演講,在隨後的11月14日,弗里德曼又應Google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幷身兼“百人會”副會長的李開複邀請來中國做演講,幷給Google中國員工作內部培訓。 

  2007年,“百人會”與Williams Mullen Strategies 咨詢公司合作,啓動“華盛頓公共推廣創議”,以加深華府政策圈對中國和美中關系的理解,樹立中國在美國公衆和政策制定者心目中的准確形象。作爲公共推廣創議的一部分內容,“百人會”在國會舉辦農曆新年招待會,以及關于如何接觸中國的國會報告會,參與者包括近百名美國國會以及行政部門的領導和主要工作人員。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