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罕爲人知:十大元帥成名前的名字探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29 08:21:01  


  人各有名,無論是中外、老幼,普通人還是名人,名字不僅僅是簡單地標志一個人的“符號”,它還寓含著抱負和志向,新中國1955年授銜産生的十位元帥,除聶榮臻外都有過改名經曆。 

  朱德原叫“狗娃子” 

  朱德誕生時,母親爲圖個好撫養,給他取乳名叫“狗兒”。偶爾,朱家也按川北習俗,稱呼他爲“狗娃子”。到了4歲,父親按照朱家的祖傳字輩,給他取名“朱代珍”。1895年,他的私塾先生又給他改名“朱玉階”,希望他往後用功讀書,要像玉石那樣潔白做人,立志沿著玉石砌成的階梯,步步登高。 

  1909年初春,朱玉階投考雲南陸軍講武堂,因講武堂是滇人所辦,只收雲南省人。朱玉階來到報名處,查閱了登記簿,發現蒙自縣還沒人報考,他求學心切,于是假稱是雲南臨安府蒙自縣人,幷改名爲“朱德”。朱德考入講武堂不久,冒籍報考的事終于被教官們察覺,有幾個雲南籍的教官立刻把這件事向講武堂總辦李根源報告。李根源召見朱德後,見他是可塑之材,打消了開除他的念頭,幷鼓勵朱德努力學習。 

  彭德懷原名被批野心大 

  彭德懷,乳名叫“真伢子”,原名叫彭得華。得華兄弟三人,他是長子,二弟叫彭金華,三弟叫彭榮華。彭得華應好友黃公略之邀到長沙投考湖南陸軍軍官講武堂。考取後他回家告訴大家,已改名叫彭德懷了。晚上,他對妻子說:“你知道我爲什麽要改名叫彭德懷嗎?‘君子懷德,小人懷土’,我不想升官發財,置田買地,我要做一個有道德的、多爲人民辦好事的人,所以我改名爲彭德懷。以後你就叫我‘德懷’好了。”至此,彭得華改名爲彭德懷。 

  林彪原叫林育蓉 

  林彪,原名林育蓉。1925年,林育蓉不顧父親的反對,毅然報考黃埔軍校。到廣州後,林育蓉沒有先去報考,而是走向了楊家祠堂中共廣東區委機關,想先和黨組織取得聯系。路上他一直想著改名字的事情。他很清楚,進入了黃埔軍校,就是他新的人生的開始。在新的人生中,在崇尚奮勇、拼搏、頑强、獻身的軍校中,他的名字“林育蓉”(有時也寫作毓蓉、育容)太不適合,太女性化。沒見過他的人,看到名字還以爲他是一個女孩子呢。 

  其實,林育蓉剛進入武漢共進中學就已考慮改名,他爲自己起的新名是虎虎生威的“彪”字。但其父親認爲“彪”字含有刑戮、凶疾、失敗之意,用在名字中不好。當林育蓉大步跨進楊家祠堂大門之後,最終,在門房遞上的會客單上,還是寫下了“林彪”這個名字。“林彪”這個名字的第一次正式出現,就是在這張會客單上。後來,林彪如願以償,成功地考入了黃埔軍校,成爲黃埔軍校第四期步兵科中的一員。 

  劉伯承:昭昭之明 

  劉伯承誕生這一年的秋末冬初,劉伯承的祖父劉正富和祖母楊氏在7天內先後離開人世,劉伯承正是在舉家服喪的泪水中呱呱墜地的。家里給他取乳名爲“孝生”,意指他一出生就服喪戴孝。 

  不管劉伯承怎樣生不逢時,却是他父親劉文炳盼望已久的第一個兒子。劉文炳是個受過十年寒窗苦,又弃文務農的失意秀才,滿腹學問,但做不了官,成爲浦里河畔有名的“泥脚文人”。在“不孝有三,無後爲大”的舊習俗中,這終究算是一種安慰。看到兒子著實惹人喜愛,劉文炳不禁想起《荀子·勸學》篇中的章句:“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就給劉伯承起名劉明昭。劉氏家族的譜序是“國正文明泰,天朝永治安……”“明昭”正符合“明”字輩的起名要求,這是劉伯承最早的名字,父親後來又爲他取字“伯承”,伯,即長子之意;“伯承”,有子承父業之意。 

  賀龍原名“長長” 

  賀龍,小名叫“長長”。賀龍5歲入學時又取名“平軒”。11歲時,因家境貧窮,父母爲他取名“振家”,希望他能振興家業。 

  18歲時,賀龍參加孫中山的中華革命黨後,又取名雲卿。這個名字來源于《尚書大傳》中的《卿雲歌》。相傳,上古舜帝傳位給治水的禹時和臣民一起唱歌,歌詞爲:“卿雲爛兮。明明天上。爛然星陳……” 

  按賀氏族譜,賀龍爲“文”字輩,本名爲“賀文常”。後來,他的父輩們認爲“文常”、“雲卿”這兩個名字,表達不了他們所寄托的期望,議論重新起個響亮而有深意的名字,他叔父賀士奎是個教書先生,說:“雲卿、文常(長),取其中雲長二字演義下去,雲中之長者,當然是龍。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降,大則吞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者飛躍宇宙之間,降者潜伏波濤之內。龍能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我看就以‘龍’字爲主,再加一個字,理想名字成矣。”但加什麽字呢?他們始終沒議出個結果來。在一旁的賀文常說:“我看就用一個‘龍’字吧,又好說,又好記!”從此他就改名爲賀龍。 

  陳毅:士不可不弘毅 

  陳毅5歲那年開蒙入學,父親陳昌禮給他取學名叫世俊,號仲弘,希望他能成爲一個才智出衆的俊杰人物。陳毅從小勤奮好學,記憶力强,書讀幾遍就能背誦。他受父親影響,喜愛詩詞與下棋。在成都德勝鄉讀高小時十分敬佩蘇洵,曾說他“最喜愛讀蘇老泉的文章”。北宋文學家蘇洵,字明允,爲此陳毅曾將“明允”倒過來,一度取名“陳允明”。 

  陳毅15歲考入成都甲種工業職業學校,18歲赴法勤工儉學。一天,他讀到曾子“士不可不弘毅”這句話,感觸很深。他想,要推翻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同惡勢力鬥,任重而道遠,光有弘(剛强)不够,還須有毅(毅力),堅持始終,于是他改名陳毅,將號“仲弘”與名“毅”有機結合在一起。他考取留法勤工儉學的紅榜上即署名“陳毅”。 

  “桓桓于征”羅榮桓 

  羅榮桓的父親羅國理按照族譜的行輩,給他取名慎鎮,字雅懷,號宗人,大家都稱他“羅宗人”。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政府被推翻,龍旗變成了五色旗。1914年,羅榮桓家斜對過的一個祠堂里,辦了一所小學,叫羅氏岳英小學。學校一開學,羅國理便把羅宗人從私塾轉學入高小一年級讀書。岳英小學第一任校長羅炳文,嫌羅宗人的名字不好聽,羅國理便請這位兼教國文的校長另給他起個名字。羅炳文略作沉吟,順手取一張紙,寫了“榮桓”二字,幷解釋說:“《詩》雲:‘桓桓于征’。‘桓桓’者,威武也;‘征’者,征伐也。我看令郎年紀雖小,但長得十分魁梧,現在國家正是多事之秋。令郎將來講習武事,建功軍旅也未可知。”羅宗人此後就改名爲羅榮桓。 

  “繼續向前”徐向前 

  徐向前,兩個哥哥的名字是“銀倉”、“銀福”,祖母便給他取了個乳名爲“銀存”,意思很明白:希望他前程似錦,發財享福,幷且把銀錢多多積存起來,澤被子孫。 

  徐向前的父親是村上學問最大的秀才。他認爲作爲讀書人,名字很重要――應該叫起來好聽、順口、文雅,有深刻的含意。他給這第六個出生的孩子起了學名、字和號。于是,小“銀存”有了上家譜的正名大號――徐象謙(“謙”爲《易經》中六四卦之一,是六十四卦中惟一的六爻皆吉的卦),字子敬。 

  大革命失敗後,革命隊伍里出現三種人:有些人變節投降了,把同志的頭顱獻給敵人作見面禮;有些人動搖退却,脫離革命隊伍開小差跑掉了;有些人擦幹自己身上的血迹,掩埋好戰友的尸體,迎著風浪,繼續向前進。徐向前把這三種人作了認真比較,覺得第一種人可耻,第二種人可悲,第三種人可敬。因此,他下定决心,排除萬難,不怕犧牲,立志要做一個繼續前進的人,于是便將“象謙”改爲“向前”。 

  “百福駢臻”聶榮臻 

  聶榮臻的外祖父對其父聶仕先說:“憑空想,一時想不出,翻書吧,從書上選一個有福氣的名字。”聶仕先夫妻倆都讀過幾年私塾,當晚,聶仕先把家里的那本《雜志三字經》拿出來,尋找起兒子的名字來。左斟酌,右推敲,夫婦倆把書都翻完了,也沒有找出個理想的名字來。 

  第二天,聶仕先來到岳父家里,繼續翻書。一會兒,他取出一本《隨身寶》坐在椅子上翻閱起來,翻到最後一頁,聶仕先臉上露出了笑容,起身走到岳父身邊,指著書上的文字,把自己的意思向岳父講明,岳父沉吟了一會兒微笑著點頭表示贊同。 

  聶仕先匆匆回到家里,徑直走到妻子唐氏的房里,指著書的最後一句說:“‘百福駢臻得雙全’,這句話吉利。按家譜排列我兒是‘榮’字輩,就給他取名‘榮臻’,字‘福駢’,你看要得不?”唐氏高興地點頭同意,想了一下,接著說:“我看娃兒的小名也照這書上取吧,就叫他‘雙全’。”聶仕先也點頭答應。區別于其他九帥,聶帥“榮臻”這個名字用了一生,沒有改過。 

  “民之利劍”葉劍英 

  葉劍英之父葉鑽祥生有8個子女,葉劍英排行第二。父親很喜歡這個兒子,按照葉氏族譜,給他取了個名字叫葉宜偉。 

  1917年夏,葉劍英等幾個同學冒著盛夏酷暑,長途跋涉乘火車來到中國西南邊陲名城昆明,投考坐落在翠湖西岸承華圃的雲南講武堂。葉劍英進入雲南講武堂後,他躊躇滿志,决心在學校習文練武,做革命的“前驅”,爲了表示投筆從戎的决心,他特意把自己的名字“宜偉”改爲“劍英”,立志做“民之利劍”,爲國爲民,英勇奮戰。(來源:揚子晚報 作者:程世剛)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