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福田訪華 爲何一定要參拜孔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31 18:32:00  


 
  福田這次“迎春之旅”盡釋善意,中國人民有目共睹。

  來到百年歷史的北京大學,福田一開始就說:“在新年即將到來之際,福田來了,也就是‘福’到了。”他這句充滿中國文化氣息的、得體而幽默的話,一下子拉近了與所有聽衆的距離。 在演講中,福田煞費心思地引經據典,用到了《易經》、《論語》,甚至魯迅的名言,也都是爲了表達他對於中國文化的熟悉與喜愛。 溫家寶總理在今年4月訪日的時候,在日本國會上曾强調以史爲鑒,不是延續仇恨,而是爲了更好地開辟未來。福田則在演講中鄭重其事的回應說:“我以嚴肅的心情接受溫總理這樣的一段話… (日本)必須對自己的錯誤進行反省… 只有認真地看待過去,幷且勇敢而明智的反省該反省之處,才能避免今後重蹈覆轍的錯誤。” 這一席話,立刻贏得了在場聽衆的一片掌聲。福田以坦誠友好的態度與中國交流,沒有迴避歷史問題,博得好評。

  福田康夫的父親、日本第67任首相福田赳夫,曾與中國締結《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福田康夫子承父業,進一步推進中日友好,實在是兩國人民之幸事。這次訪華,從北京到天津到山東,福田的政治、經濟、文化之旅,對華釋放了莫大的善意與誠意,是值得中國歡迎和欣慰的。

  中日有很深的歷史淵源,又是一衣帶水的近鄰,中日友好是兩國人民的共同願望。套用溫家寶總理的話,“中日和則兩利,鬥則俱傷”。從2006年10月安倍首相訪華的“破冰之旅”,到2007年4月溫家寶總理訪日的“融冰之旅”,再到此次福田首相的“迎春之旅”,短短一年多,中日關係迅速升溫,從兩國領導人到平民,大家都在為中日友好一同努力。

  然而,友誼的建立,也是有原則、有底綫的。

  中日兩國的友好交往,被以南京大屠殺爲代表的日本侵華暴行所阻斷。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對於中日兩國歷史上這一段慘痛的歷史,我們仍然在等待日本的深刻反思。二戰之後,德國先後向波蘭、俄羅斯、捷克等國,以及猶太民族賠償了近550億歐元,德國政府不僅將多處納粹集中營遺址辟爲紀念館,還制定法律防止納粹沉渣復活。最令世人感動的,也是最終使其得到受害者寬恕的,是德國總理跪在猶太人殉難者紀念碑前的懺悔。

  以史爲鑒、面向未來,中國人又何嘗願意延續仇恨?然而要化解兩國人民之間的恩怨情仇、要開辟未來,必須認清兩個前提:一是正視歷史,二是承諾世代和平相處。

  無論政經多麽熱絡,文化的交流多麽緊密,不正視歷史問題,終究難解心結。不和平相處,終難締結世代友好。這是友誼的前提,這是中國的底綫。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福田訪華 中日關係回暖提升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