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大選 今年世界最大懸念、一根羽毛也能變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1-03 14:12:06  


  中評社香港1月3日電/今天,美國總統大選初選在艾奧瓦州拉開帷幕。各黨競選人在冰天雪地的艾奧瓦州使出渾身解數,挨家挨戶地拉票,這個只有300多萬人口的農業州頓時成爲全美最熱鬧、最受人矚目的政治州。 

  環球時報報道,這次大選,共和、民主兩黨都沒有一個明顯的領先者。美國的選民都急切地想換總統,但選哪一位,他們大多還沒有拿定主意。作爲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美國總統由誰來當影響著整個世界。隨著俄羅斯後普京政局的逐漸明朗,美國大選成爲今年世界的最大懸念。

  競選人使出渾身解數

  就競選人士氣、未來選情和民調而言,艾奧瓦州是兵家必爭之地,每名競選人都全力以赴。爲了首戰成功,希拉里携家帶口來到艾奧瓦,發誓要奪回白宮,她的支持者給志願者分發了幾百個鐵鍬,要給參加黨團會議的人家門口鏟雪;奧巴馬給支持者打氣說,“我就是美國需要的那個人”。他的支持者表示將給參加黨團會議的年輕家庭提供“托兒服務”;哈克比則一邊理發一邊發表政見;朱利安尼的支持者爲鼓動民衆投票,每天給選民打的電話超過2000個。

  基層黨團會議是艾奧瓦州提名候選人的獨特方式,民主黨和共和黨的積極分子一邊談天一邊討論,最後確定誰獲得提名。據估計艾奧瓦州選民中約有6%將與會,有關方面爲此准備了幾萬份甜餅和咖啡。最新的民調顯示,奧巴馬以32%支持率超出了希拉里7個百分點,希拉里和愛德華茲大體持平。在全國的民調方面,希拉里依舊以44.4%的支持率遙遙領先于奧巴馬的25%。在共和黨方面,領先的還是朱利安尼,支持率20.5%,接著是哈克比的17%、麥凱恩的16%和羅姆尼的15.3%。兩黨其他競選人的支持率都是個位數。

  “一根羽毛也能變局”

  “一根羽毛都可能帶來不同的結果。”艾奧瓦州德雷克大學政治學教授戈德福特如此形容此次大選之充滿懸念。連日的助選拉票,讓幾乎每個總統競選人在接受電視采訪時都顯得聲音嘶啞,民調的此起彼伏也讓外界有點茫然,許多艾奧瓦州選民都表示,他們還沒有拿定主意投哪位競選人的票,一切要到基層黨團會議上才能定。艾奧瓦州之後,新罕布什爾州將舉行初選。接著密歇根、亞拉巴馬、佛羅里達等十多個州也將陸續開始投票。由于每州情况不同,使得選情複雜多變。

  所有的競選人都表示要帶領美國走一條新路,但表達方式各异。希拉里突出自己在衛生保險、經濟和外交問題上的經驗,奧巴馬自知資曆尚淺,便强調舊有集團出來的政治家不可能創新。愛德華茲則重申要打破大財團壟斷華盛頓政治的局面。《華盛頓郵報》1月2日的文章說,對民主黨來說最核心的就是“變革”。奧巴馬在艾奧瓦的支持率反超希拉里,就是沾了民衆更青睞變革的光。選民的這種心理也反映出他們對布什政府的不滿。民主黨民意調查分析家彼得•哈特說,其實希拉里比奧巴馬在强調革新方面更有優勢,但目前希拉里的競選方針顯得過于被動,跟著奧巴馬走。根據現時的形勢,希拉里的支持者平均年齡較大,奧巴馬則主要吸引年輕人支持,但很多年輕人之前從沒有參加過黨團會議。

  外國媒體對此次美國大選同樣感到茫然。英國《金融時報》1月2日的文章預測,希拉里將贏得大選,而該報在去年的一篇文章中則認爲,美國已經做好了迎接一位黑人總統的准備,稱奧巴馬將贏得大選。英國《獨立報》文章稱,許多美國選民似乎想要看到新面孔當領袖,不願見到希拉里當選幷連任,造就數十年的布什—克林頓王朝。

  “中國問題可能成爲槍靶”

  有專家認爲,由于美國民衆大多關注伊拉克問題以及國內經濟問題,“中國問題”將不會成爲這次大選的中心議題。而《華爾街日報》文章認爲,“中國問題”仍將成爲這次美國大選的槍靶。文章說,隨著大選年的到來,貿易懷疑主義在美國抬頭,幷成爲白宮和國會爭奪戰的催化劑,美國人這一次將躁動的情緒集中發泄在競爭威脅日益增加的中國身上──中國是僅次于加拿大的美國第二大貿易夥伴。衆議院的民主黨勢力早就“磨刀霍霍”,想通過立法來解决他們對中國盜版、産品安全和匯率政策及其他問題的擔憂。

  花旗集團高級副董事長、美洲委員會主席威廉•羅德斯稱,隨著選戰的深入,關于貿易的口水戰會愈演愈烈。由于美國對華貿易逆差進一步擴大,因此批評政府的人士主張立法制裁中國的理由簡直是俯拾即是。這些都可能成爲總統競選人用來爭取選民的話題。英國《金融時報》文章也認爲,在競選過程中,隨著北京籌辦2008年奧運會,對中國的指責可能會有所增加。文章還注意到,在希拉里參加的一次辯論中,其有關中國問題的强硬表態贏得了喝彩。各位民主黨總統競選人圍繞中國進口食品的健康和安全恐慌,來放大自己的呼聲,他們呼籲在從貿易到人權等各個問題上,對中國采取更爲强硬的立場。民主黨如此,共和黨競選人自然不便在對華政策上表現出軟弱姿態。不過,文章也認爲,盡管反華言論急劇升級(尤其是在民主黨競選人當中),但尚未達到20世紀80年代席卷美國政界的“恐日”程度。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