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日本將援建“東西走廊”討好東盟 抗衡中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1-05 13:44:36  


在越南胡志明市的湄公河畔,日本東芝公司的巨大的招牌十分顯眼。
  據日本《産經新聞》報道,1月16日,日本政府將在東京召開首届日本·湄公河外長會議,將向湄公河流域五國——泰國、越南、緬甸、柬埔寨和老撾提供約2000萬美元的無償援助,以構建所謂的“東西走廊”物流網絡。 

  《産經新聞》稱,日本援助建設“東西走廊”,是要對抗中國在東南亞日益增長的影響。日本看到中國通過援助修建南北幹綫道路,即所謂的“南北走廊”加深了與流域各國的聯系。 

  以東西走廊對抗南北走廊 

  湄公河流域的開發,主要有兩個方向,其中之一就是從中國的雲南省穿過緬甸一直到泰國的所謂“南北走廊”。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與亞洲開發銀行合作,致力于湄公河流域的開發與交流。2002年,中國與東盟簽訂的“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就包括大湄公河流域開發及建設該流域的信息高速公路等內容。2005年7月,中國又給予柬埔寨、老撾與緬甸特惠關稅待遇。 

  中國與東盟大湄公河流域的開發獲得了巨大的成果,尤其與泰國之間的經濟關系發展迅速。2006年,總長2000公里的昆明到曼穀的高速公路完工通車。中國雲南、廣西與湄公河流域各國的經濟一體化不斷加强。日本顯然對這種形勢感到坐立不安,急于要尋找能够制衡中國與東盟關系的新的“據點”,此時“東西走廊”就進入了日本的視野範圍。 

  所謂的“東西走廊”,實際上就是從橫向穿越湄公河流域的物流通道。“東西走廊”有兩條,第一條“東西走廊”東起越南峴港,經老撾南部、泰國東北部,至緬甸毛淡棉港的交通綫及沿綫經濟帶,全長1450公里;另一條是連接泰國與柬埔寨的“第二東西走廊”,總長爲1000公里。 

  這兩條走廊是東盟內陸國家的經濟大動脉,對在東盟中經濟較爲落後的柬埔寨、老撾、越南而言,尤爲重要。但是“東西走廊“的建設需要巨額資金,尤其是在寬大的湄公河上建設公路鐵路橋,是這些國家難以獨立承擔的。而日本就是瞧准了這一點,這次拿出2000億美元的巨額資金,企圖拿錢來敲開湄公河流域開發的大門。 

  在1月16日的會議上,日本還將對柬埔寨、老撾、越南三國“貧困三角地帶”的具體支援對象作出决定,幷確定2008年爲“日本·湄公河交流年”,希望以此爲契機,擴大日本與這些國家的合作。 

  日本政府爲企業開路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日本的政府開發援助就强調與國家的外交目標尤其是經濟利益緊密結合,這次也不例外。2001年小泉在東盟10+3首腦會議上,就已經表明了要援助建設兩條東西走廊。中國率先開發昆明至曼穀的公路,日本媒體的評價是,“這條南北走廊是‘南進’東南亞的重要動脉,對中國方面有很多好處。”此後,日本加大了支持建設橫貫湄公河“東西走廊”的力度。 

  2004年2月,在泰國召開的一次會議上,日本决定在沙灣拿吉(老撾)與穆達漢(泰國)之間,興建一條全長爲1600米的跨國橋梁,即連接泰國與老撾邊境的湄公河第二國際橋,此橋2007年貫通運行,所需的81億日元都是日本政府通過日本國際協力銀行發放的日元貸款完成的。而該橋的開通,使通過該地區的物流速度增快六成。除此之外,日本還用ODA援助建設柬埔寨的國道一號綫,以强化日本企業在當地投資的硬件環境。 

  據《産經新聞》透露,構建東西走廊,對日本企業吸引力很大。泰國是日本投資的重點國家,尤其是曼穀周圍更是日本廠商雲集,整個泰國境內已經有1300家日本企業。這些企業希望能够降低成本,到勞動力價格僅爲泰國1/5的柬埔寨設廠,但是因爲交通運輸的不便,難以順利進行。而構建東西走廊之後,對那些日本廠商而言,工資較爲低廉的柬埔寨、老撾、越南將成爲他們新的投資樂園。 

  1月17日,在外長會議結束後,還將召開日本企業界參加的招商洽談會,鼓勵日本企業到湄公河流域國家投資。政府開路,企業跟進,日本希望借此能掀起投資湄公河流域的“狂潮”。 

  新聞分析/COMMNET 日本用“東西走廊”討好東盟 

  日本涉足東西走廊,經濟利益固然是出發點,但政治上的好處也不容忽視。 

  《産經新聞》稱,越南、老撾、柬埔寨三國,是麻生外相時代提出的“自由與繁榮之弧”的最前綫,因爲這些國家都是中國的鄰國。而自由與繁榮之弧被認爲是遏制中國之弧。 

  該報提到,東南亞一直是日本政府開發援助(ODA)的重點實施地區,但是隨著日本經濟的不景氣,ODA數額逐漸减少,而中國則因經濟發展而加强了與該地區的貿易關系。在以《産經新聞》爲代表的右翼媒體看來,中國是“乘虛而入”,搶奪了“日本的地盤”。因此日本這次不惜花費血本,支援“東西走廊”建設,就是爲了奪回湄公河,奪回東南亞,在中國與東盟之間打入一個楔子。 

  日本某些人對中國與東南亞各國不斷發展的經濟友好關系,懷著一股酸溜溜的心情。《産經新聞》稱,中國對東南亞的援助是“光知道撒錢”,“只知道給所在國的領導人建銅像,建中國文化會館”,而日本的援助是“改善貧困地區的經濟條件”。該報還自吹自擂,稱正是靠著日本的援助,泰國才能從一個發展中國家順利變成新興工業國。 

  《産經新聞》還拿當年日本派兵柬埔寨說事兒,稱日本對東南亞的和平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還稱日本與東南亞的經濟合作才是“非排他性的,是日本和東南亞都能享受到商業與經濟的成果”的優良模式,而中國建設“南北走廊”是爲了能够控制東南亞的資源與市場。這些日本右翼媒體如此妖魔化中國,就是爲了給他們涉足東西走廊制造合理借口。 

  除了要對抗中國的“南進”,日本的另一個目的是加深與東盟國家之間的政治“親密關系”,從而爲“爭常”等其他政治目的鋪路。(稿源:國際在綫-《世界新聞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