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新京報:中印合作發展需要“互提靈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1-14 11:27:49  


  中評社香港1月14日電/新京報今天發表社論說,對于擔任總理後首次訪華的曼莫漢·辛格來說,“改革”幷不是一個陌生的名詞。這位出色的經濟學家在印度國內也被稱之爲“經濟改革之父”。在2008年初,辛格開始了5年來印度總理的首次訪華。盡管秉承其一貫低調的原則,但是辛格仍然帶來了一支龐大的經貿官員隊伍,幷且在鳥巢模型前駐足停留。他表示,北京奧運會籌辦經驗可爲印度“提供靈感”。

  社論指出,自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建立以來,國際政治領域常常有這樣一種狀况,落後國家視先進國家爲學習對象,發展中國家視發達國家爲發展範本,東方國家視西方國家爲現代典範。這種狀况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中,的確爲不少國家快速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動力。但是自進入21世紀以來,政治、經濟和文化的日臻多元,使得國際政治的模式範本也日臻多元。

  因此,印度和中國之間要想推動戰略合作夥伴關系長期發展,除要尋求共同利益之外,相互學習也成爲了一個不可忽視的需要。相互學習的保障是兩國之間的彼此了解,兩國都相信:在彼此的發展過程中有極强的相似性。這種相似性不但體現在需要上,也體現在國情上———中國和印度作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經濟總量一旦平均到人就很難名列前茅。因此,中印兩國都將人均發展水平和集體小康,作爲國家發展的理想。

  社論說,另一方面,相互學習也是中印戰略信任的基礎。這是因爲一旦兩國相互借鑒,就意味著彼此都認可對方的存在和對自身的意義。中印邊境激烈沖突的那段時間,中國或許曾經被列入印度的敵對名單,相互學習是完全不可能的。然而幾十年後,即便連印度學者也承認,1978年中國的人均GDP是印度的2/3,現在中國的人均GDP比印度高70%到80%左右。

  對中國來說,今天的印度不但有快速發展的微電子等産業,還有日益增强的南亞影響力。尤其是辛格自1991年擔任財政部長之後,戮力經濟體制改革,印度經濟也自1994年開始走上逐步複蘇的道路。雖然從發展的起跑綫上來看,中國的確早于印度,經濟改革的條件也好于印度;但是印度的開放型經濟政策、産業政策調整和全方位對外合作方式,對于中國來說也有諸多可供借鑒之處。

  社論說,這些意味著,雙方都認識到對方在自身發展中的示範意義。一旦能够從發展模式中彼此學習,那麽求解中印關系的迷局將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20世紀80年代,當保羅·肯尼迪在撰寫《大國的興衰》時,他甚至沒有將印度作爲一個大國加以考慮。但是僅僅20多年後,印度的發展就爲世界各國所關注,其發展潜力同樣不容小覷。中印關系能否成爲21世紀值得贊賞的兩國關系,兩國之間的相互學習程度將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觀察指標。這種學習不但是旁觀者式的欣賞,同樣也是合作者式的磨合。此次辛格訪華,給中印兩國提供了一個近距離的觀察機會。

  社論指出,中印能同列“金磚四國”,是因爲在體會到貧窮與落後的痛苦之後,兩國都有求變的勇氣和决心,也因此迸發出巨大的發展潜力。近30年來,兩國也都希望在改革的過程中求仁得仁,求愛得愛。作爲有現代精神和專業素質的政治家,辛格知道中印之間的相似性。一旦中印雙方能以相互學習的勇氣和魄力來認識21 世紀的中印關系,沿著喜馬拉雅山所締造和平和富裕,將不再是一個夢。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