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央日報:台灣“外交”挫敗是內政失策的延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1-16 09:31:07  


  中評社香港1月16日電/屋漏偏逢連夜雨。正當民進黨在“立委”選舉慘遭潰敗的同時,台灣的“外交”版圖又少了一塊。台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刊登社評說,雖然台馬斷交是預料中事,但馬拉維選擇這個時候,在陳水扁出訪中美洲,正打算參加危地馬拉新任總統就職典禮前二十四小時,宣布與中國大陸建交。消息傳來,還是讓我們感到不勝唏噓。 

  民進黨執政八年,台灣的“邦交國”像斷了線的風箏,一一離我們而去。面對“外交”的挫敗,我們除了感歎世態炎涼,國際現實主義寡情外,是否也應藉此捫心自問,好好反省一下。民進黨高層把所有責任都推給“外交部”,推給“外交部長”。當然,站在“外交”笫一線的主管行政部門,確實有許多值得檢討的地方;但我們認為,這方面的問題只是屬於戰術的部分,而今天台灣“外交”面臨的最大問題,卻是在於戰略,而非僅是戰術的層面。因為,在所有諸如“烽火外交”、“過境外交”、“渡假外交”等錯誤的戰術後面,都有一個錯誤的戰略在支撐。 

  社評指出,眾所週知,影響台灣“外交”處境最關鍵的因素是兩岸關係。國民黨過去執政時,在“外交”上採取務實的做法,並且希望透過與對岸改善關係,來拓展台灣在國際社會的活動空間。當然,中國大陸並未因此中止對台灣的“外交”打壓,但基於維持現狀的考慮,兩岸在一些國際場合仍能各說各話,維護本身的最大利益。重要的是,國民黨執政時的大陸政策,基本上能得到國際社會的支持。所謂“德不孤、必有鄰”,主要國家理解台灣的謀和誠意,不會把台灣視為“麻煩製造者”。但民進黨政府的作法恰恰相反,民進黨把“外交”工作當成選戰來處理,把對外關係當成兩岸鬥爭的埸合。結果讓台灣在國際社會自縛手腳,甚至迫使“友邦”國家陷入兩難的處境,最後讓台灣成為強權政治下的犧牲品。 

  面對“外交”的挫敗,阿扁強調“台灣不能任人欺負”,要繼續維動“入聯公投”的主張。台灣當然不能任人欺負,但這不是依靠“匹夫之勇”。因為,依靠公投的主觀意願,絕對無法達成入聯的客觀需求。台灣要走入國際社會,必須掃除障礙,營造對台灣有利的客觀環境,其中以兩岸關係最為關鍵。就以“入聯公投”為例,中國大陸已把它視為民進黨政府走向“法理台獨”的危險一步。無論中國大陸的說法是否似是而非,但經過中國大陸的多方遊說後,國際社會己普遍接受它的說法,紛紛表態反對民進黨“入聯公投”的主張。阿扁標榜“台灣人民要自己站起來”,強調“天助自助者,自助者人恆助之。”但他忘了,這次“立委”選舉結果,外國媒體的解讀認為,這是台灣人民對意識形態偏見感到厭惡,希望執政當局回到經濟政策的基本面。換言之,在台灣人民對民進黨炒作“入聯公投”議題感到厭煩的時刻,如何期待國際社會支持阿扁的主張。 

  社評說,“外交”是內政的延長。台灣“外交”的挫敗,反映的正是民進黨政府執政下,內政的一無是處。對外政策講求正確的方向和正確的目標。阿扁上台後,政策一直遊走於統、獨之間。“國家”認同不清,自然產生為何而戰、為誰而戰的問題。一旦戰略目標模糊,自然出現戰術上的無所適從。何況,台灣在“國力”向下沉淪的情況下,己缺乏實施對外政策目標的有力工具。除去有形的軍力不談,我們要問:今天台灣的“軟實力”在哪裡?民進黨如果把所有的“外交”問題,像選戰失敗那樣,去找一個替罪羔羊來承擔。那真是搞錯了方向,永遠不知悔改了!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