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大公報:港人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要求是講真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1-26 09:43:10  


  中評社香港1月26日電/香港《大公報》今天發表題為“期港人大政協更好發揮橋樑作用”的社評表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選舉昨天順利舉行,三十六名參選者成功當選,其中二十三人為連任、十三人為新當選;今年三月,他們將會組成港區人大代表團,以嶄新面貌和昂揚鬥志,赴京出席第十一屆全國人大會議。

  與此同時,全國政協第十一屆組成名單昨天亦在京公布,其中有一百二十六位港人位於“特邀”之列,他們多為工商、專業界人士,代表性廣泛。

  社評說,從昨日的投票結果可以看到,本屆港區人大代表選舉,“戰情”十分激烈,五十名參選者中,四十人的得票都在八百票以上或接近八百票,其中好些“排位”相距僅一兩票,而事前沒有想過會落選的“老人大”黃宜弘與朱幼麟,竟雙雙以逾八百票的得票“出局”。四名“反對派”中人落敗,得票也在一百七十票至二百六十多票之間。激烈的選情正好從另一個角度驗證了盛華仁副委員長的說法,此次選舉是公平、公正和公開的,最終只有最具備條件和最合適的人士才能當選。

  社評指出,而三十六位“新人大”中,特別受到關注的是十三位“新人”。其實,這十三位人士,在全國人大是新人,在本港社會活動甚至一些國際事務方面則可說已是“斲輪老手”,他們的成功當選,有助充實和提高港區人大代表的質素,更好發揮代表的作用。可以預見,新一屆港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隨著內地進一步改革開放和新面孔的加入,在工作上將會出現一番新氣象,包括更敢言、更開放、更積極,而這恰恰也正是港人社會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角色的要求和期望。過去所謂“橡皮圖章”之說固然是歪曲,但港區人大代表的工作和表現需要得到港人社會進一步的認識與肯定,也是事實。

  社評認為,港人社會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最大的要求,就是講真話。這不是說過往的代表委員沒有講真話,歷屆港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在溝通意見方面都是盡心盡力,發揮了橋樑作用的。但是,隨著本港與內地經濟、文化、旅遊各方面的關係越來越密切,特別是普選問題已提上議事日程,港人社會對他們的“期望值”也相應提高了,他們期望代表委員能夠在加強“兩制”的溝通、了解和合作上發揮更有效的作用,而這一作用首先就是體現在與中央的溝通上,包括把港人社會對政制發展、經濟繁榮、改善民生、粵港合作等方面的意見如實向中央反映,爭取問題得到合理解決,同時也希望透過這一橋樑,更及時了解中央的意見和內地的國情,做到下情上達、上情下達,增加信任。過去港區人大代表,囿於比較保守的“傳統”和對“一國兩制”的充分尊重,工作小心翼翼、步步為營的,但今天,港人社會對中央、對國情、對全國人大會議的工作,已經有了進一步認知的需要和渴求,港區人大代表就應該更好發揮作用,既恪守有關不干預特區政府施政的規定,但工作上可以更積極主動,更好充當港人社會與全國、與中央之間的橋樑中介角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