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澳門日報:法國靜悄悄加強海灣影響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1-27 09:34:47  


  中評社香港1月27日電/最近,法國總統薩科齊到海灣進行了收穫甚豐的三天之旅,法國與沙特、卡塔爾以及阿聯酋簽署了數百億歐元的合同。人們認為,法國正在靜悄悄地加強它在海灣的影響力。 

  法國傳媒近期一反常態,鋪天蓋地報道總統薩科齊的私人生活,由與女友布魯妮牽手亮相迪士尼樂園、泛舟尼羅河、同遊約旦,到公開宣佈真心戀愛被傳已經懷孕,再到被指已經秘密結婚。這一連串私生活報道,使法國民衆對薩科齊的支持率已跌至新低。有分析認為,這是薩科齊有意識的公關行動,其動機是要轉移公衆視線,掩飾無力推動改革的軟肋。 

  澳門的澳門日報今日刊登社論說,不過要說薩科齊只顧談情說愛不務正業,實在不公平。事實上,就在傳媒忙於報道這位風流總統的艷事之際,他卻默默地進行重要的工作。在國內,他在議會提出“企業利潤三分”的建議,三分之一利潤歸股東,三分之一歸員工,三分之一用於再投資,稱倘員工有份分享利潤,將有助推動取消每周卅五小時工作的制度。在國外,他訪問了中東多個國家,其中的海灣之旅更是收穫豐富。薩科齊三天的海灣之旅,法國與沙特、卡塔爾以及阿聯酋簽署了數百億歐元的合同。 

  社論指出,與九日到中東和海灣地區進行為期八天訪問的美國總統布什相比,薩科齊的訪問只有三天。布什在科威特、阿聯酋、巴林和沙特高談舉步維艱的中東和平進程,不斷挑戰愈發不好對付的伊朗核問題。薩科齊卻悄無聲息地在沙特、卡塔爾和阿聯酋遊走。表面上,布什總統浩浩蕩蕩的車隊讓薩科齊的海灣之旅黯然失色,但實際上,薩科齊的所得遠比布什實惠得多。 

  薩科齊此次出訪力圖拿下大筆經濟訂單,搶佔海灣巨大的市場份額。事實上,薩科齊早就看中了海灣市場這塊大蛋糕。隨着世界油價突破一百美元大關,海灣國家的石油進帳也直線上升。拿着大把的石油美元,用到有意義的基礎設施或者未來投資上,是海灣國家領導人共同的目標。法國在這些領域同海灣國家有巨大的合作潛力。法國總統同海灣國家元首一拍即合,數百億歐元的合作計劃讓雙方同時獲益。 

  社論認為,這次訪問最為引人注目的一點是,法國與阿聯酋簽署了一項關於法國在海灣地區建立永久性軍事基地的協議。在二○○九年前後,法國將在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港口設立一個永久性的軍事基地。未來這個基地部署的力量以海軍為主,也部署陸軍和空軍等其他軍種,總兵力在五百人左右。一旦建立,法國將成為在這個地區擁有軍事基地的少數幾個西方國家之一。 

  法國在海灣地區設立軍事基地,無論從經濟意義、軍事意義、還是戰略意義上講都非同尋常。首先,這個地區經濟戰略地位重要,控制這個地區意味着控制住石油命脈。位於阿拉伯半島東部的波斯灣是海灣地區石油海上輸出的唯一通道,阿布扎比則地處波斯灣南端的霍爾木茲海峽附近。法國控制了這個咽喉要道,無疑能夠維護自身的經濟戰略利益,確保本國能源供應渠道的安全和通暢。 

  其次,法國在阿布扎比設立軍事基地具有強烈的政治含義。霍爾木茲海峽的對面是伊朗,與阿布扎比一海之隔。薩科齊出任總統以來,法國政府改變了過去完全出於調解的立場、對待伊朗的態度趨於強硬。法國一旦在這個臨近伊朗的地區設立軍事基地,那麼西方一旦與伊朗發生衝突,法國將處於完全介入的狀況,法國可能發揮的影響必然增強。 

  社論指出,不過,法國此舉必然引起美國的嚴重關切。海灣地區戰略地位之重要,使美國通過各種途徑和手段來擴大和鞏固對這個地區的控制和主導作用。雖然法國試圖淡化這一行動的影響,但是其結果顯而易見,那就是美國在海灣地區的絕對優勢將會遭遇挑戰,其主導地位也有可能被削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