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退回總辭 扁意在制衡“國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1-30 02:16:31  


  中評社台北1月30日電(記者 鄒麗泳分析報導)陳水扁退回“行政院長”總辭案,部分人士解讀為陳水扁擴權,或摸不著頭緒。其實,理解陳水扁及其智囊對憲法的見解不難梳理緣由,希望在雙首長制下製造向“總統”制傾斜的政治空間,其真正目標是“以‘總統’制衡‘國會’”。

  另一個不外人道的考量是,假如,謝長廷當選“總統”,扁將在三個多月短暫任期內,替謝長廷當選後的雙首長制鋪路。

  瞭解綠軍思維及政治生態人士分析,從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及“立法院”長王金平接受陳水扁邀約並共進早餐來看,藍綠政治領袖對CEO(企業執行長)組閣儘管沒有無共識;但也凸顯,陳水扁完全配合謝長廷的競選步調演出,目的就是,製造朝野協商的空間,緩和或降低政黨對立氛圍。

  表面上,陳水扁退回張“內閣”總辭案最主要有兩個理由,一是,1997年“修憲”取消“立法院”的“閣揆”同意權,由於“閣揆”是由“總統”任免,同意權取消後,“行政院長”無異變成“總統”的執行長,依此評論,“行政院長”施政好壞是向“總統”負責、而不是“立法院”。因此,“閣揆”按照往例在2月1日提出總辭案徒具形式意義,也就是禮貌性辭職,不是真正辭職。

  另一個理由是,2005年“修憲”把“立委”任期延長為四年,新“國會”產生與新“總統”產生,中間只差三個多月,三個時間要總辭兩次,非常不符常理,這也是陳水扁想建立新的憲政慣例的考量。

  就藍軍思維來看,第一時間的反應就是抨擊“總統”擴權,但如此說法有其矛盾與不符邏輯之處。綠軍人士分析,陳水扁任期只剩三多個月,他沒有必要背負破壞民主制度,“‘總統’擴權”自己卻無法享受,擴權說確有漏洞。

  尤其,依照馬英九現在的支持度與看好度而言,扁退回總辭案豈不是在替馬英九製造“超級‘總統’”。因為,國民黨及無黨籍在新“國會”席次已超過四分之三,如果,國民黨在“總統”戰役中勝出,馬英九的“總統”權力將十分可觀。

  然而,扁政府預設的前提不會是馬英九的當選與否,而是考量或計算,如果是謝長廷成為新領導人政治新局的因應問題。

  就某種程度而言,陳水扁退回總辭案,隱含著憲政體逐步向“總統制”邁進,希望擴大新“總統”的政治運作空間。不容諱言,自“總統”直接民選以後,“憲政體制”逐漸朝“總統”制邁進,陳水扁本人也是希望建立起名符其實的“總統”制。

  但是,這項認知在“立委”選後有些微改變。因為,國民黨已大到成為無法制衡的猛獸,最後的一絲希望只能寄望“總統”大選以及謝長廷的獲勝。綠軍人士認為,縱使謝長廷逆轉成功,未來還是要面臨國民黨一黨獨大的事實,釋出“組閣”權表達善意,是可行的方式之一,另外,就是啟動強化“總統”職權做為制衡“國會”的安全瓣。

  先前謝長廷釋放找企業界執行長(CEO),扁謝有過充分的溝通與討論。從CEO組閣、而扁吳密會再到退回總辭案,從尊重“國會”多數黨與禮貌層面來說,象徵著陳水扁已經諮詢國民黨組閣意向,但是最後有權決定“閣揆”人選者無異是民進黨所期待新“總統”人選─謝長廷。


    相關專題: 臺灣322大選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