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從綠卡重新思考“總統”應有的人格特質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1-31 08:21:07  


  中評社香港1月31日電/最近數日,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謝長廷以一記簡單的“綠卡”招式,就弄得馬英九團隊手忙腳亂。先是否認、後是記者會;先由幕僚發言、再有簡訊澄清。就選戰戰術、新聞操作、閱聽觀感各方面而言,謝營都展現出其戰鬥力。台灣中國時報今日刊登社論說,但在精彩選戰操作之後,我們倒是很想問一個更深刻的問題:台灣接下來這幾年,需要一位什麼樣的“總統”?選民必須要先思考這個問題,才能對此次的綠卡風波做清楚的判斷。 

  要問台灣人民需要什麼樣的領導人,當然要與我們過去的“總統”對照比較。一般而言,人民的期待是有社會情境背景的。若是生活平順沉悶,也許就想要嘗鮮試猛;若是久經動盪,也許就期待踏實沉穩的領導人。回顧過去八年台灣政局烙印在民眾心靈上的痛楚,或許我們也就不難對當前的台灣人民期待,做一番解讀了。 

  社論指出,陳水扁執政八年下來,不論是台灣政壇、對岸領導或國際“盟邦”,大概都對我們的領導人產生極大的不信任感。對島內的反對黨,阿扁可以一邊聽連戰核電建言、另一邊宣布核四停建。對於中國大陸,他則是先說四不一沒有,後主張“一邊一國”。對於美國,他宣稱任內不改變現狀,卻又要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對於人民,他一再強調本土、清廉、愛台、主體,卻縱容家人及親信貪腐、濫權、跋扈、撕裂。“人無信不立”;正由於領導人這樣的輕浮善變、輕諾寡信,所以民進黨執政八年幾乎是難以成事。以台美關係為例,美國人從對民進黨的極度支持,到不再讓阿扁過境美國本土、再到大小官員對台灣聲色俱厲地提出警告,正是反映出他們對一位善變寡信的陳水扁的不耐與厭煩。 

  其實,美國人的感受多少也正是台灣人的感受。老美厭煩民進黨炒作兩岸關係,其實與台灣人民厭煩撩撥統獨、族群議題如出一轍。由於中國大陸在世界經濟舞台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兩岸關係的冷凍幾乎就等同於台灣經濟大環境的冷凍。八年下來,大多數台灣企業對此都了然於心,也都希望看到改變。台灣人民也理解,兩岸關係的解凍,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彼此的互信,不要在言語上、文字上玩些小花樣、留些小步數,事後再以“嚴密的邏輯”拗掰。如果台灣領導人只是在“積極管理、有效開放”或“積極開放、有效管理”或“個案審查、彈性管理”上耍些嘴皮,那麼兩岸關係與台灣經濟斷無改善之可能。 

  社論說,明瞭前述的人民期待,我們就可以回過頭來評論馬英九這次綠卡的爭議。平心而論,我們很同意胡志強的主張,認為這次“總統”大選不需要對候選人“上古”時代雞毛蒜皮的往事扒糞。馬英九持有綠卡是廿幾年前的事;當年,他只是擔任中階公務人員,生涯規劃還不確定,也許考慮赴美擔任律師,持有一張綠卡恐怕稱不上大奸大惡。廿幾年間,馬英九如果每次赴美都申請簽證,實質上也就沒有“持綠卡”的疑慮。正因為如此,輿論對此次之風波,都是從團隊輕敵、處理不當的角度切入分析,而未予苛責。另一方面,媒體對於謝團隊切割問題、分段提問、設計陷阱、誘敵深入的戰術,都認為操作高明。但若是回過頭來問一問這樣的戰術是否有利於選情,恐怕就得打個問號了。 

  當馬英九陣營左支右絀、三番兩次更正發言時,外界都認為馬團隊很愚拙、國民黨的競選招式很不靈活。當謝長廷以綠卡問題設局誘敵成功的時候,外界也都同意,他們打選戰確實是油滑機伶,離蘇貞昌去年批評的“奸巧”二字,只有一線之隔。在“立委”選後,謝長廷曾經承諾未來會展現中道,和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良性競爭,不會讓人民繼續厭惡民進黨。可是在短短兩周之後,謝團隊就再以戰術扒糞而揚威。我們無意對雙方選戰策略的應然面下斷語,只是要提醒台灣人民:不要太被候選人一時操作的戰術與策略牽著走,而是要從更宏觀的高度,來思考台灣“總統”所應該具備的人格特質。想清楚這個問題,其餘細節也就不重要了。 

  閒話一句:五十多年前馬謝二人讀幼稚園時,各有領到幾張“乖寶寶”的貼紙,今天真的有人會在乎嗎?


    相關專題: 臺灣322大選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