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德報無端猜測中國在波斯灣建軍事基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2-03 13:41:17  


  中評社香港2月3日電/近日,中國與伊朗間正常的經濟合作又被西方媒體冠以“軍事威脅”說。1月31日,德國《左翼報》甚至無端猜測,中國准備在波斯灣地區建立軍事基地,幷稱這是“伊朗准備拉攏中國對抗歐美不斷增長的軍事影響力”的表現。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高祖貴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認爲,無論是從中國國防政策還是從實際利益出發,中國在波斯灣建立軍事基地都沒有立足點,西方媒體把中國與伊朗之間的經濟合作硬扯到軍事領域上,完全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稱“伊朗拉攏中國對抗歐美”

  德國《左翼報》1月31日在題爲《中國在波斯灣建立軍事基地》的文章中稱,由于伊朗方面准備對抗歐美不斷增長的軍事影響力,因此同意中國在海灣地區的島上建立軍事基地。

  該報道稱,伊朗在布什最後一次視察波斯灣地區的基地後,便開始改變自己的安全戰略。而法國總統薩科齊出訪阿聯酋幷簽署建立法國軍事基地的協議,“更加堅定了伊朗改變安全戰略的决心”。文章說:“這意味著地緣政治力量的一次巨大變更,嚴重損害了西方大國對石油資源的絕對控制權。”

  文章隨後提到了中國,認爲“中國方面現在的理念與德國聯邦國防軍的白皮書的戰略如出一轍”——武裝力量的任務就是保證原料供應、商貿渠道和銷售市場。而中國一直十分依賴波斯灣地區的石油資源,60%的石油都進口自波斯灣地區。

  詳細介紹“中伊經濟合作”

  報道隨後有鼻子有眼地分析了中國“建立軍事基地的意義和代價”。文章說,就像法國一樣,中國直接在霍爾木茲海峽擁有軍事基地只具有“象征意義”,“更重要的其實是中國與伊朗之間不斷深化的戰略夥伴關系”。文章分析道,盡管伊朗因爲尚未解决的核問題而使得其加入上海合作組織的申請未被批准,“但鑒于伊朗的戰略政治及經濟地位,可以預見它與上海合作組織的關聯將越來越緊密”。 

  文章還提到,“中國已經取代德國成爲伊朗的最大貿易夥伴”。中石化與伊朗簽署了開發亞達瓦蘭(Yadavaran)油田的協議,中國公司幫助伊朗在里海修建油井,在德黑蘭修建機場。中國對伊朗的武器出口額也急劇上升,包括一些敏感的武器系統。這些裝備成功地阻止了美國對伊朗的進攻。

  文章最後說,爲了在波斯灣地區建立一個軍事基地,中國所付出的代價當然還包括阻止安理會對伊朗實施制裁。

  專家:强烈質疑報道真實性

  “無論是從中國的國防政策角度來看還是從實際利益出發,中國將在波斯灣地區建立軍事基地的說法都是沒有根據的。”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高祖貴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强烈質疑了該報道的真實性。

  高祖貴認爲,如果從中國的總體國防政策角度講,中國建立海外軍事基地“意味著國防政策根本性的變化”,這與中國目前的國防安全政策不相符。而如果從實際利益出發,中國在波斯灣地區建軍事基地的目的是什麽?有什麽用處?如何來確保駐軍的安全?——于情于理都存在太多的疑問號。

  “就算退一步考慮,即使中國開始允許自己在海外建立軍事基地,爲什麽偏偏會選在波斯灣地區?”高祖貴分析道,衆所周知,海灣地區是美國占絕對主導的地區,一直是美國控制的,在戰略上十分敏感。“至少近中期內,中國在該地區建立軍事基地的弊大于利,”專家說:“鑒于美俄目前的雙邊關系,如果是俄羅斯現在宣布在波斯灣建軍事基地,似乎可信度還大一些。”

  專家同時認爲,中國與伊朗的合作停留在經濟領域,這是符合兩國利益的。“西方媒體把經濟合作與建立軍事基地扯上關系,實在是牽强、生硬且不負責任的無端猜測。”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