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新京報:向暴風雪里的每一位記錄者致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2-05 11:25:47  


  中評社香港2月5日電/1月中旬以來,一場罕見的雨雪極端天氣影響我國西北和南方大部分地區,許多人有家難回。新京報今日刊登社論說,值此危困時刻,人們欣喜地看到了社會各界高揚扶危解困的高貴理想,看到人性的光輝在關鍵時候閃亮。

  人們常說,國家不幸詩家幸。對記者而言,無論是報道天災還是人禍,對人間苦難勇往直前的見證,理應成爲他們必須面對和擔當的一種“幸運”。這一次也不例外。

  社論說,面對這場突發的雪災,媒體充分發揮了溝通和引導作用。雪災報道成爲各媒體報道的重中之重,記者在這個特殊時刻深刻意識到了自身的責任。中央電視台的記者不知疲倦地奔走于大雪壓垮的輸電架下、冰凍阻塞的京珠高速公路上、滯留數十萬計旅客的火車站;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中國之聲”節目發出了“愛心守望,風雪同行”的響亮聲音,成爲救助困于路途中的司機的平台;湖南衛視緊急組建直升機航拍報道組,不畏艱險出發;災情發生後,本報記者同樣在第一時間趕到風雪飄飄的災難現場,和全國各地參與這場雪災報道的媒體一起,講述發生在剛剛逝去的冬天里的感人故事。

  必須承認的是,雖說這種直面和擔當,是新聞記者必須堅守的職業追求,但是,“桅頂瞭望者”之殊榮與理想,並不排斥其他公民的捨身參與。職業理想之外,是一個更大的社會理想。事實上,正是無數公民對社會生活的參與,有意無意間塑造了記者的靈魂,堅定了他們“以真相救濟社會”的决心。任何公民都可以以其特有的方式,向社會道出其所見到或經曆的“雪災”、人生旅程中所遭遇的不幸與不公,如同理直氣壯地道出每一次社會進步帶來的、令人眼熱心動的欣欣向榮。

  在災難片里,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如果一個人流落荒島,他首先要做的,是在沙灘上擺畫出一個巨大的“SOS”圖形,或者燃起一堆篝火,向過往的船只或直升機發送求救信號。發生于2008年年初的這場風雪圍困了許多人,然而,這場風雪也讓自救者與救他者走到了一起,在災難即將來臨或者已經發生時,總有一群以記者爲代表的記錄者,能够臨危不懼、冒險犯難,不斷將困頓者的困頓之苦發送到四面八方,引來救援。可以肯定的是,此情此景,無論是自救還是救他,都是一個社會在自救。

  人們爲什麽關注災難新聞?顯然,它不能簡單歸因于潜伏于人心中的“審美悲情”,也不是有哲人所說的“當風浪搏擊的時候,從海岸上觀看別人痛楚是一種快樂”一般的勢利,而是在悲劇發生的那一刻“時間靜止了”。人們被從各種忙碌中,拉回到個體生命與社會責任的起點,重新體會個體生命的孱弱,重新思考社會責任的價值。

  與此同時,在曾經的災難性事件中,有的人失去了親人朋友,有的人失去生命和健康,即使是那些與災難保持著距離的人,也會因爲人類之間獨有的同情感同身受。對災難的關注與體認,更讓人們重新體會到埋沒于日常生活中的、久違的崇高情感。爲此,記錄者們義無反顧地上路了,他們在路上觀察,他們在路上記錄……

  社論指出,也正因爲此,2008年迎戰暴風雪的人們,不約而同想起了發生在2003年春天的“非典危機”。那場災難,令許多人內心已近風雨飄搖,然而,同樣是這場災難,如同良心與正義的驚蟄,使一個社會走向團結,並最終戰勝了災難。

  就在昨夜,春天已悄然來臨。站在今天的晨曦里,我們向迎戰暴風雪的每一位記錄者致敬———感謝你們記錄著這場災難,記錄著在災難中閃光的人性與責任,並經由這種記錄,向公衆傳達每一個關于希望、溫暖、平安的信息。暴風雪不止,你們的身影不會消失,祝你們平安!


    相關專題: 暴雪阻歸途 回家度歲行路難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