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進黨前“立委”李文忠。(中評社 鄒麗泳攝)。 |
中評社台北2月5日電(記者 鄒麗泳專訪)民進黨“立委”慘敗後,謝長廷接任黨主席,全權主導並自負322大選成敗責任。民進黨前新潮流系“立委”李文忠接受中評社專訪時指出,謝長廷接下一個艱困的任務,在如此的短時間內要扭轉乾坤或大勢並不容易;謝陣營改變選戰策略及作戰方針,整體而言表現得還可以(so far so good),但仍有改善的空間。
李文忠是民進黨中生代要角之一,常就事論事評論時局,說出黨內人士不敢說的話,常扮演“民進黨烏鴉”的角色。
他細數,謝長廷接任民進黨主席後接連幾個重大議題,包括強化國民黨一黨獨大、無人可監督的“制衡牌”,一方面激發綠色選民的危機意識,一方面讓知識階層及中間選民思考無人能監督的行政、立法權的失衡情況;第二個議題是,“行政院長”人選向企業界覓才,找企業執行長擔任;第三項議是,質疑馬英九的“國家”忠誠度與個人誠信問題。就選戰觀分析,拋出這三項重大議題,大方向正確,但有些選戰操作過程並不十分恰當。
李文忠提醒,民進黨在選戰攻守之餘,更應該找回創黨時期讓人民感動的因素,這一點民進黨做得還不夠。黨的領導人應深切反省這次“立委”敗選的真正原因,現今的作為是不是與創黨時期的清廉、改革、愛鄉土有違背?人民生活有沒有更好?一部分人雖不是過著水深火熱的生活,但是不是比以前更不好了?民進黨應該記取這次“立委”慘敗的教訓。
他強調,身兼民進黨主席與“總統”候選人的謝長廷應該要做“大破大立”。大立須要時間、也須政策配合,例如健保特赦、照顧弱勢族群,照顧特定族群並非全民受惠爭議性比較大,也必須有比較長的時間,因此,在如此暫的時間內要求謝長廷做“大立”比較不可能。
他表示,謝長廷依照黨主席職權馬上可以做的是“大破”,只要依照黨章規定,將部分有爭議黨公職成員依照黨章處理,一改民進黨形象,化危機為轉機或許有可為。但他李文忠認為,這樣的時間點似乎已經過了。
李文忠在民進黨“立委”初選時,被扣上“十一寇”大帽子,好不容易在黨內“立委”初選中勝出,但這次“立委”選舉敗陣下來,輸給現任國民黨籍對手盧嘉辰。李文忠說,目前他個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輔選,在土城等地為長昌輔選。
他觀察,謝陣營在“立委”選前一直期待鐘擺效應,他以美國選舉為例說明,鐘是不會自動擺的,鐘擺背後須有很多理由才能形成;不過,“立委”選後,謝長廷擔任民進黨主席,提出國民黨獨大,“國家”、社會要付出許多成本,制衡效應顯然比鐘擺效應有效。
他認為,謝長廷提出CEO概念很好,也承諾在雙首長的政治體制下,“行政院長”人選要尊重“國會”第一大黨,“行政院長”人選應在國民黨同意下提出。主要是人民已經很厭惡藍綠無止境的鬥爭,找一個治理有方的企業家出任“行政院長”,社會及人民都有期待,也抱持正面看法。
但他分析,CEO有操作面的瑕疵,首先是,“行政院長”任期只剩三個月,有哪一位企業家願意擔任三個月的“行政院長”?國民黨有可能同意CEO任期到下一任“總統”嗎?當國民黨反問民進黨執政七年多何時問過或尊重過國民黨對“行政院長”人選時,民進黨該如何自圓其說?他認為,在CEO問題上,是有點操作過度,如同兒戲。至於,馬英九綠卡風波,也同樣操作瑕疵問題。
不過,李文忠對謝長廷及民進黨還是比較高的期許,他認為,為數較多的民進黨政治人物比較有自我反省能力,國民黨積習難改,社會及輿論對民進黨及綠色政治人物採取嚴厲的標準,讓不少人以為民進黨好像很惡劣,他個人很不以然。主要是民進黨是現在執政者,社會輿論及人民自然會以比較高標準。李文忠的評語是,綠軍不成材,藍軍更惡劣,這樣的評語交由選民評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