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請杜正勝辦點“教育”相關的正經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2-06 08:10:01  


  中評社香港2月6日電/台灣聯合報今日刊載社論說,今天是農曆除夕,家家戶戶正準備歡度春節。很多高三學生剛考完學測,雖可暫時輕鬆一下,卻也可能因為今年試題的部分爭議而忐忑不安。另方面,“教育部長”杜正勝恐怕也高興不起來;出訪南美洲的計劃曝光,整個行程臨時喊停,打算花公帑“做”新聞的事尤其飽受批評。過年期間眾人休養生息,“教育部”官員既然騰出了原本計劃出訪的額外空閒,不妨利用這段假期閉門思過,就從學測爭議開始,反省一下:有多少相關教育的正經事尚待進行!

  杜部長本屬“內閣”改組、列名換人“呼聲最高”的名單之一,也曾準備下台,辦公室裝箱打包的行動都讓媒體記者拍攝過了,卻在陳水扁“為憲政創新慣例”的退回總辭動作之後意外留任。這樣的部長,在“看守”的短暫期間卻排了出訪的龐大行程,出訪目的據傳包括接受部長個人的榮譽博士頭銜等等,難謂與改革教育直接相關;倒是讓特定媒體隨行報導的大筆預算,卻已逕自編列。這整件事,只要還稍有一絲合理性與正當性,大概也就不至於在新聞曝光的短短幾小時之內迅速取消了。

  任何一位看守性質的“內閣”官員,臨下台前如此浪費公帑,都屬不宜;發生在“教育部”,尤其令人非議。“教育部”職司百年樹人大計,“教育部”官員堪稱全台師生的大家長,肩負的責任較“為人師表”還更嚴肅沈重。但近年以來,“教育部”所做何事?從部長以至主秘的轟動新聞,又多屬何種性質?杜正勝個人的“部長嘉言錄”,從“三隻小豬”到“閉目養神非呼呼大睡”種種,在一般小學生之間亦傳成笑談。幕僚人員一馬當先處理中正紀念堂事件,橫眉豎眼鬧成全台性的風波主角,和部長雙雙列名民進黨“新三寶”,實貽杏壇之羞。就連這次出訪爭議,看國際文教處長代為宣布取消行程,答覆記者發問時左閃右躲、左支右絀,多麼難堪。堂堂“教育部”官員,形象淪落到這種地步,還有什麼威信可擔當全台教育的決策者?

  社論指出,台灣的教育景象千瘡百孔。從高官富商到名流藝人,爭相把子女送出國念書的例子比比皆是;“內在美”、“小留學生”這些名詞人盡皆知,可見民眾對台灣本身教育體系的不信任已蔚為風潮。這其間固然有傳統觀念造成不正常的升學壓力因素存在,但教改弄成雪上加霜,亦是令許多家長失望的重大原因。以往輿論多批評“教育部長”換人過於頻繁,以致執行教改未能政策連貫,令師生無所適從。但如今杜部長連任已多年,徒以去蔣、去中政策聞名,對真正攸關教育主旨的事項倒未能留下令人有印象的政績,難道不是造成教育領域百廢待興的因素之一?

  社論表示,教育政策既缺乏大刀闊斧的改革決心,領導官員又因“心有旁騖”而致事務執行層面紊亂且鬆散。就以全台學生最關心的基測及學測而言,去年發生了“中研院”學者指責中學基測量尺不公的爭議,引起考生和家長的恐慌和質疑。今年初的大學學測剛結束,因考題過於“生活化”,出現了流行歌詞、電影話題等,招致“考題媚俗化”的批評,全台教師會亦指這次學測的鑑別度低。至於去年大學指考結果出現“平均每科二點八分即可上榜”的驚人事件,更足徵教育素質低落。凡此種種,都是教育政策偏差和事務執行失序的指標,對台灣人才競爭力的負面影響難以估量。

  教育“脫軌”如此重大的危機逼近之中,“教育部”還不該回歸專業,辦點正經事嗎?部長下台倒數之前,還在籌劃浩浩蕩蕩的南美之旅,難道要把什麼“和巴拉圭簽署體育交流協定”當作個人任內的重要政績嗎?當一天部長,就應該認認真真地撞一天“教育”的鐘。請“教育部”回歸教育專業主題,否則未免太對不起莘莘學子及萬千家長。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