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楊潔篪:中國外交將堅持和平發展與互利共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2-07 18:49:39  


楊潔篪指出,沒有和平穩定與平等互利的國際環境,中國發展難以全面協調可持續。
  中評社香港2月7日電/200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也是中國歷史性舉辦奧運會的重要一年,在農曆新年來臨的喜慶時刻,中國外交部部長楊潔篪接受了《世界知識》雜誌的訪問,詳談中國外交和平發展與互利共贏的發展之道。

  記者:200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人們會以各種形式,回顧和紀念30年來中國走過的曆程。如何從總體上評價黨的十六大以來外交工作取得的成就?

  楊潔篪: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爲總書記的新一届中央領導集體,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承、豐富和發展黨的三代領導集體的外交思想,科學把握世界的深刻變化及其特點,正確應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進步的發展趨勢,審時度勢,運籌帷幄,妥善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領導我國的外交工作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開創了外交工作新局面。

  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强調“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是新時期全黨全國人民面對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團結、奮進、振興中華的理論指南和思想基礎。報告與時俱進,深刻分析了當前正處于大變革、大調整之中的世界形勢,全面總結了新時期中國外交實踐和理論的重要成果與新鮮經驗,提出了今後一段時期對外工作的方針,闡述了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深刻內涵,强調要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始終不渝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報告關于外交工作的論述,既是對十六大以來中國豐富外交實踐的高度概括,也是新形勢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理論創新的重大成果,爲我國今後一個時期的外交工作指明了方向。

  新時期中國外交理論體系的內涵和精髓

  記者:那麽,您認爲新時期中國外交理論有什麽特點?

  楊潔篪:在新時期中國外交理論體系中,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基礎,和平、發展、合作是旗幟,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是長遠目標,和平發展是道路,互利共贏是實現中國自身和平發展、推動實現和諧世界目標的基本途徑。這一理論體系以和平發展爲主綫,始終貫穿著中華民族崇尚和平、合作、和諧的哲學理念,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容和思想精髓,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中國的和平發展離不開世界的和平穩定與共同發展,世界持久和平與共同繁榮也離不開中國的和平發展。從中國與世界的互動關系看,沒有和平穩定與平等互利的國際環境,中國發展難以全面協調可持續。反過來,沒有中國的和平發展,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也難以全面協調可持續。十七大報告强調,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表現在對外關系方面,就是互利共贏。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是實現互利共贏的必要條件和重要保障,互利共贏是和平發展的自然邏輯延伸和重要實現形式。中國政府和人民秉持和平理念,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致力于國家富强和民族複興,同時心懷世界,始終不渝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積極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正是和平發展與互利共贏,把中國人民的利益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和平發展與互利共贏是新時期中國外交理論體系的精髓。雖然當今世界各種矛盾依然深刻複雜,實現和諧世界目標的道路依然漫長而充滿挑戰,但中國將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幷爲實現上述目標作出自己不懈的努力。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