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2月18日電/台灣中國時報今日刊登社論表示,就在謝長廷不斷催促馬英九要交“寒假作業”之際,他自己卻一度陷入被指為“抓耙仔”的風暴中,早先他疾言厲色的要求馬英九要交代這、要坦白那,結果輪到他自己也要交代、要坦白了。這其中最耐人尋味的是,讓馬謝兩人身陷疑雲風暴的議題,都是二十多年前的“往事”,他們都被迫必須要重返那個曾經威權的年代,就彼時的言行做交代,結果這場原本該是選擇未來的選舉,卻不斷深陷於清算過去的焦慮中。在這個當下,不知有沒人驚覺,這不就是許多人所倡言的“轉型正義”課題之一嗎?
這幾天,相信有不少相當年歲的世代,彷彿有“回到從前”的感覺,一些早已塵封的記憶與語言,如黨外、抓耙仔、線民、警總、職業學生……等,不斷的被喚起,讓人猶如再度置身那個情治無所不在,思想全然禁錮的年代。而凡是走過那個年代的人們,都聽得懂“人人心中都有個小警總”是什麼意思,此時此刻也不妨捫心自問一下,有多少人真是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又有多少人曾在彼時不經意間扭曲過自己,隱藏起自我,就只求在那威權的年代中,覓得一個卑微的“安身立命”?
社論說,如果這段過去對許多人而言,真是那麼的“不堪回首”,那麼在這還真想要問一聲:當下的台灣,究竟有幾個人享有不容置疑的特權,可以法相莊嚴地去質疑誰在那個年代是職業學生?誰又是抓耙仔?是什麼邏輯,可以讓人僅憑一張二十年前已經失效的綠卡,就可一路無限上綱質疑其對台灣的“忠誠”?又是什麼推論,可以根據昔日曾與情治人員見過面,就無限上綱到指控他一定“出賣過同志”?公平的看待馬謝兩人的從政生涯,回顧他們曾經的付出,對他們做這樣廉價的指控,太沉重了吧!
沒錯,這確是一場關乎政權誰屬的選舉,勝利是無所取代的,結果就是全有與全無,誰對對手仁慈就是對自己殘酷,但這終究不應該等於必須要全面去摧毀對方的人格吧?試問經歷過這場無情的相互毀滅之後,獲勝的一方還能怎麼去撫平傷痕?還能怎麼奢言“和解共生”?
社論說,如果沒有對照組也就算了,偏偏這個時候我們也在同步目睹美國刻正舉行的“總統”黨內初選,民主黨的希拉里奧巴馬之間的競爭應該夠激烈了吧?但他們再不留情,也是鎖定在彼此的能力、反恐立場等的言行做攻擊,並不在人格上做無限上綱,最主要的是他們還是競相向美國選民傳達一個更美好的未來,因為他們競逐的是國家領導人,不是口水專家,更不是扒糞能手。台灣在當下此刻所要選的,不也是台灣領導人嗎?為什麼總有人硬是要強迫我們在職業學生與抓耙仔之間做抉擇呢?
社論指出,不諱言說,我們對最先啟動這一波負面炒作的謝陣營,有更多的遺憾,誰說“逆中求勝”一定就要打負面訴求?台北市長選舉的時候,謝長廷拿著一份郝龍斌的水電費單據一路追打,整整主導炒作這個無聊的議題長達一個多月,結果最後有讓謝當選台北市長嗎?剛結束的“立委”選舉,幾位綠營指標型落選的“立委”,他們在競選時所操作的負面戰略幾乎都玩到淋漓盡致,結果呢?講直接一點,若是沒有先前謝長廷對綠卡議題的過度炒作,後續這波對謝長廷抓耙仔的指控,勢必會受到更多的質疑,但此刻恐怕有不少人根本是抱著“現世報”的心情看待此事。成天丟人家爛泥巴的人,怎麼可能期待自己永遠都不會遭爛泥巴的攻擊?
社論呼籲,馬上就要舉行政見辯論了,一切適可而止吧!剩不到三十幾天就要投票了,為什麼還要把這麼寶貴的時間用來炒作什麼北市府圖利馬以南賣藥的議題?這對謝長廷未來向台灣人民的政見許諾,關係究竟在哪裡?若真有那麼法理不容,就快向治安機關檢舉,給此刻急切望治的台灣選民一個清淨的視聽空間吧!至於對於威權年代的過往,我們則是需要更多的還原與反省,不是無限上綱式的清算與報復,轉型正義的真諦,不就是在此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