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與世界關係發生歷史性變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2-19 14:46:01  


國務委員唐家璇指出,30年來,中國走出封閉半封閉狀態,向世界敞開了對外開放的大門。資料圖片
  中評社香港2月19日電/正在英國進行訪問的中國國務委員唐家璇18日晚出席在倫敦金融城市政廳舉行的大型中英交流活動“時代中國”開幕式並致辭。據新華社報道,致辭全文如下: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在中國農曆新年伊始,我很榮幸應邀訪問貴國出席“時代中國”活動開幕式。我謹代表中國政府,對“時代中國”活動的隆重開幕表示熱烈祝賀,對發起和主辦該活動的英國工商界朋友以及為此付出辛勤勞動的中英兩國各界人士致以誠摯謝意。

  從現在起到北京奧運會前夕,“時代中國”活動將在英國20多個城市全面展開,內容涵蓋文化、教育、經貿、科技和體育等廣泛領域的800多個項目。這是中英交流史上規模最大、歷時最長、層次最高、內容最豐富的盛事,也是兩國超越語言、宗教、民族和藝術表現形式的真誠交流,更是中英共同推動世界文明對話、促進世界文化多樣性的有益嘗試。同英國政府一樣,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並全力支援這一富有創意的活動。我們願與英方一道,以“時代中國”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加深兩國人民之間的了解與友誼,使中英文化交流成為不同文化之間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的典範。

  女士們,先生們:

  2008年對中國而言是很不平凡的一年。中國將舉辦北京奧運會,還將迎來改革開放30週年。

  中國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面貌發生歷史性變化的30年。

  ——中國找到了適合自己國情的發展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道路立足我國實際,順應時代潮流,富有中國特色,致力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使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擺脫貧困,走上了現代化發展道路。

  ——中國實現了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經濟實力大幅提升。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以年均9.7%的速度增長,經濟總量增加16倍,從世界第15位躍至第4位;進出口貿易增長100倍,從世界第32位躍至第3位。

  ——中國人民的生活水準顯著改善,實現了從溫飽到總體小康的轉變。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226美元上升到2100美元,增長近10倍,2億多人口擺脫貧困,解決了佔世界23%人口的溫飽問題。

  ——中國的社會建設全面展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呈現巨大活力。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全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中外文化交流日益活躍。

  同時也要看到,中國是在積貧積弱的基礎上實現的發展,發展成果要由13億人來分享。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只佔世界的5.7%,人均排在100位之後。中國還有2000多萬貧困人口,有一億人每天人均生活費不足1美元。中國靠世界9%的耕地和僅為世界平均水準四分之一的人均自然資源,維持著佔世界23%人口的生存和發展。中國在人口、就業、貧困、資源、能源、環保等方面面臨著巨大壓力,一些社會難題稱得上是世界性難題。中國要實現現代化並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需要幾代人甚至十幾代人的努力。我們在對前途充滿信心的同時,也對困難和挑戰保持著清醒的認識,深知使命艱巨、任重道遠。

  女士們,先生們:

  中國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與世界關係發生歷史性變化的30年。

  30年來,中國走出封閉半封閉狀態,向世界敞開了對外開放的大門。中國廣泛參與全球和區域合作,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中國同國際社會建立起千絲萬縷的聯繫,積極參與國際和地區事務,履行應盡的國際義務,發揮著負責任的建設性作用,成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重要力量。

  中國的發展經驗證明,任何一個國家要謀求發展,在依靠自身不懈努力的同時,必須始終堅持改革開放,始終致力於與各國互利共贏、共同發展。我們深知,在全球化日益發展的今天,中國的命運與世界的命運更加緊密地連在一起。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我們莊嚴承諾:

  ——中國將始終不渝地走和平發展道路,既通過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發展自己,又以自身發展促進世界和平。

  ——中國將始終不渝地奉行互利共贏的全方位開放戰略,在發展自己的同時,兼顧其他國家的正當關切和人類共同利益,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有利於共同繁榮的方向發展。

  ——中國將著力解決目前形勢下對外開放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在更高水準上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我們將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改善外貿結構,努力緩解貿易不平衡問題。我們將採取有力措施保障產品品質和食品安全,保護知識產權。

  ——中國將努力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我們願加強與各國在政治、經濟、文化、安全、環保等領域的合作,履行相應義務,為妥善應對各種新挑戰作出自己的貢獻。

  女士們,先生們:

  中國改革開放的30年,也是中英關係持續快速發展的30年。1978年,中英雙邊貿易額不足10億美元,去年已躍升至394億美元,是30年前的近40倍。改革開放之初,兩國互換留學生人數不足百人,現已有近10萬名中國學生在英深造,1000多名英國學生在華學習。70年代末,兩國人員交往非常有限,現在每天都有數千人往返於中英之間的航班上。兩國關係的發展正在並將繼續為兩國人民帶來巨大的福祉。

  展望未來,隨著世界形勢不斷發生深刻變化,隨著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日益深入,中英關係發展面臨良好的機遇和廣闊的前景。上個月布朗首相對中國進行了成功訪問,雙方領導人就發展兩國關係達成許多新的共識,標誌著兩國關係步入新的發展階段。雙方確定雙邊貿易額到2010年要達到600億美元,決定建立青年交流機制,加強在教育、科研、文化、衛生、奧運、能源、氣候變化、可持續發展和國際金融等各領域的合作。所有這一切,都充分體現了中英關係的廣度和深度。

  我願借此機會強調:當前形勢下,中英兩國合作的基礎比以往更加牢固,中英兩國的共同利益比以往進一步擴大,中英關係的重要性比以往更加突出。共同的機遇呼喚我們加強合作,共同的挑戰需要我們攜手應對。讓我們以文化為溝通的橋梁,不斷加深彼此的理解和認知;以文化為互信的源泉,不斷擴大兩國共識和利益匯合點;以文化為合作的載體,不斷充實兩國關係的內涵。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中英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將不斷向更寬領域和更高層次發展,以更多的成果造福兩國人民,併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最後,我提議,

  為“時代中國”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為倫敦金融城的發展與繁榮,

  為倫敦金融城市長和在座朋友們的健康,

  乾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