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朝音樂外交 兩國各有解讀、芥蒂難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2-26 11:00:33  


  中評社香港2月26日電/紐約愛樂樂團踏足平壤,是韓戰結束以來美朝首次文化交流,充滿象徵意義。該樂團音樂總監馬捷爾(Lorin Maazel)上周在《華爾街日報》撰文稱,音樂有潛力打破兩國隔閡。但有專家相信,朝鮮會利用這次交流宣揚金正日權威,美朝芥蒂不會就此消除。

  馬捷爾說:“若一切順利,紐約愛樂在平壤的演出可以令他們慢慢改變對我國的印象。”美國助理國務卿希爾(Christopher Hill)亦持相同意見:“北韓人有時不喜歡我們的話,但他們可能喜歡我們的音樂。”

  但韓國東西大學朝鮮研究專家邁爾斯(Brian Myers)認為,朝鮮更樂於把這次演出視為對外及對內宣傳的雙重勝利:在外交上,它可塑造“被誤解”的國家形象,對內則可把樂團到訪說成是“朝見”金正日。邁爾斯預言朝鮮會詮釋成:“金正日核試,美國抗議,金正日誓不低頭,美國便派音樂家來娛樂他。”

  紐約愛樂這次訪問,令人想起中美70年代的“乒乓外交”。美國乒乓球隊1971年接受中國邀請訪華,成功打開兩國溝通的大門。但並不是所有軟性外交都取得成功,美國與伊朗在1998年世界盃足球賽中對壘,開賽前伊朗球員向美國隊獻花,兩國其後進行不少文化交流,但並未消除敵意。

  今年初,14名伊朗藝術家獲特別簽證到美國開畫展,但卻拒絕跟到場參觀的美國國務卿賴斯合照,令場面尷尬不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