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擊落衛星遭圍堵 美國獵星西方爲何沉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2-27 12:33:05  


美國宙斯盾艦發射標準-3型導彈。(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2月27日電/“爲了地球人的安全”,美國東部時間2月20日晚,美國從太平洋上發射一枚“標准-3”型導彈,擊中了上空約247公里處的一顆失控衛星。這是這些年來世界上最典型的一次反衛星事件。如果這樣動用海基反導系統打衛星的事情發生在中國或俄羅斯,可以想象西方媒體的批評會來得多凶猛,但美國“一彈中的”後,西方輿論却大多保持沉默。有關專家認爲,美國這次的行動和中國去年1月的反衛星科學試驗相比,性質完全不同,中國是試驗性的,而美國是實戰性的,但西方很多媒體對中國的試驗從年初一直議論到年尾,這次又以報道中俄的擔憂爲由,舊話重提。在被關注的西方媒體中,也有不按規矩出牌的,它們流露出某種擔憂,即美國擊落衛星可能給全球帶來新一輪的軍備競賽。

  美國獵星是一種實戰行爲

  《環球時報》駐英國記者注意到,除了英國《衛報》、英國廣播公司等極少數媒體對美國的行動表示質疑外,英國大多數媒體在導彈發射前後48小時都三緘其口,甚至沒有什麽更新報道。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政治事務編輯詹姆斯對英美媒體如何報道擊落衛星事件一直很關注。詹姆斯告訴記者,事件當天他仔細留意了美國有綫電視新聞網(CNN)對該事件的報道。讓他感到有趣的是,事件的新聞報道簡直成了五角大樓的“對外聲明時間”,因爲該新聞頻道將整段直播時間讓給了五角大樓的官員,節目中沒有任何反方嘉賓作回應,更沒有現場記者的報道,“這樣的直播操作方式多少有點反常”。

  從美國媒體對有關失控衛星的報道,不難看出一條主要脉絡:先是1月底紛紛傳出失去動力的美國大型間諜衛星可能在2月底、3月初撞上地球;然後是在2月中旬公布美國計劃用3枚導彈擊落失控衛星;最後是到20日美國“一彈中的”後的炫耀。在這些報道中,美國提出的“爲了地球人的安全”成了主題。但有意思的是,不少西方媒體在報道新聞事件本身的同時,都强調了中俄的反應和擔憂。這種敲邊鼓般的報道,反倒促使美國防長蓋茨21日做出表態,願意對中國通報擊落衛星的有關細節。

  在美國防長表示願意“適當地與別人分享”擊落衛星的細節後,俄羅斯媒體還是保留著自己的觀點———擔心太空軍事化的新時期即將開始。22日,俄《獨立報》和《晨報》分別發表題爲“美國對外展示自己的太空牙齒”和“美國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太空拳頭”的文章,提到“美國一直十分關注在世界上保持自己在太空領域的霸權地位,擔心潜在的對手超過自己”。俄《新聞時報》也報道說,俄前國家安全會議秘書、前國防部副部長安德烈•科科申表示,從軍事技術觀點看,擊毀衛星幷不是什麽新鮮事,美國和前蘇聯早就有這個能力,但從政治軍事觀點看,美國的這一行爲可能被視爲太空軍事化新時期的開始,從而引發新一輪太空軍備競賽。

  盡管俄羅斯國防權威人士談到“擊毀衛星幷不是什麽新鮮事”,但曆史上沒有一次反衛星試驗能够像美軍的這次攔截行動一樣接近實戰。從這次實彈攔截看,美國已經掌握了別國所不具備的實戰化的反衛星技術。美國此次實施攔截的“海基反導系統”是一種具有實戰意義的裝備,它已經進行過多次成功的反導試驗,具備了一種實戰化裝備應該具備的所有特性。

  對此,軍事戰略與導彈專家楊承軍教授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國這次擊落自己的衛星,是由軍方來執行的。”他認爲,這本身就表明美國是在檢驗它的導彈防禦系統,目的是爲發展現有武器系統。相比之下,中國沒有導彈防禦系統,更不是從軍艦上發射的導彈。作爲導彈問題專家,楊承軍說:“中國只是在發射場發射的,這種反衛星試驗只是一種科學試驗行爲。也正是因爲如此,我們的姿態非常低,不願意過多地談論此事。而美國却不一樣,事先不斷地造輿論,實際上是在威懾其他國家,是一種明顯的示威,是在提醒其他國家美國在太空領域的霸權地位。”

  美國總會找到一些借口,來發展自己的軍工技術。第二炮兵指揮學院作戰實驗室湯志成大校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以海基反導系統對太空中的衛星發動攻擊,在美軍曆史上是第一次,在世界曆史上也是第一次,自然需要諸多觀念上的創新與技術上的突破,美軍的這個動作,不排除他們已開發出一種新型的武器系統或一項新的反衛星技術,或僅僅是拓展了“標准-3”型導彈的用途,正好利用這次機會進行試驗的可能性。

  也許是看到了美國在導彈防禦的技術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蓋茨訪問澳大利亞期間,澳外交部長史密斯24日說,澳政府正在考慮有限度地加入美國導彈防禦系統,以保護澳作戰部隊。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