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副會長羅富昌說,今年是許多製造廠商的拐點;在過去的多年里,很多廠商都賺了錢,但現在情形已經發生了變化。
中國輕工製造業的變化正在全球引發連鎖反應。工廠主們正把目光從生活成本相對較高、因而工資也較高的珠三角地區移開,到中國內陸尋找新的落腳點。”報導認為,在那里他們可以享受較低的成本,並從急於招商引資的當地政府獲得投資優惠。
在某些情況下,這些廠商還會轉赴工資水準更低的其他國家投資。這意味著越南和孟加拉這樣的國家能獲得新的投資和裝配線就業崗位。
報導引用一家針織品製造企業的老闆林宣武的話,“如今,珠三角製造業中心東莞市的一些周邊地區到處都是空蕩蕩的餐館和停產的工廠”。林宣武的美羅針織廠即將遷到江西省,距香港6個小時車程,但他擔心的是能否找到熟練工人。
報導談變化
“衝擊低端製造廠商的這些變化很可能會是長期的。這些變化部分應歸因於中國政府的一些措施。”報導認為,中國政府此舉意在糾正中國經濟數十年高速增長所導 致的一些失衡問題,比如惡劣的工作條件和嚴重的環境污染。中國政府今年還調整了公司稅率,並將逐步取消給予外資企業的稅收優惠,而外資企業是中國出口的主 力軍。日益上漲的石油及其他商品價格以及不斷升值的人民幣更使問題雪上加霜。去年一年,人民幣兌美元上漲近7%,推高了中國商品在美國的售價。
“或許導致輕工製造業紛紛掉頭他顧的最重要催化劑就是今年1月1日生效的勞動合同法。”報導認為,這部法律令勞資談判的主動權轉到了員工手里,並增強了員 工的維權意識。由於許多工人都在中國其他地方找到了工作,華南出現了勞動力短缺狀況,也令工人有了更多的籌碼。
自2002年以來,提請勞動仲裁的案件以每年25%以上的幅度增加。今年5月,還將有一部法規生效,勞動仲裁屆時將會免費,提請也更加簡便。
報導認為,中國政府對於環保政策的大力推行,也是導致珠三角工廠外遷的原因之一。“中國領導層也在大力推行一些政策,以打擊製造行業猖獗的環境破壞行為, 後者導致中國的天空和河流受到嚴重污染。”針織品公司福田實業的執行董事嚴震銘說,對污染行業更嚴格的限制令該公司幾乎不可能在廣東設立新的染整廠。
“這些變化也影響了中國其他沿海地區的低端生產商,但受打擊最重的還是珠三角地區。”報導稱在港台投資大量湧入的20年中,這一地區迅速發展成為製造業重鎮,2006年為中國貢獻了約8%的國內生產總值(GDP)。
報導引用文胸生產商黛麗斯國際有限公司主席馮煒堯的話,與美國經濟可能出現的週期性衰退不同,中國經營環境是“單向”變化,成本一旦上升,就不可能再降下來。
中國政府一直鼓勵製造廠商轉而生產這類高附加值產品,在這類產品的生產中,勞動力成本並非最重要因素,中國經濟的規模效應使其具備了強大競爭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