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社評:多黨合作突破 非中共人才大參政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3-04 01:27:16  


 
  至於直接的參政,應該說近60年來,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參政規模,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規模。上世紀40年代末,從國家副主席到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政務院副總理及部長以至地方官員,都有不少非中共人士任職其中。由於文革的原因中國曾取消國家主席設置,民主黨派退出各級政府職務,其他職務也只有象徵性的意義。在中共13大後,書記處書記閻明複擔任統戰部長期間,曾先行吸納民主黨派人才擔任政府的副部長,並醞釀非中共人士出任一些正部長。由於一些原因而告中輟。

  去年,致公黨中央主席萬鋼、無黨派人士陳竺分別擔任科技部和衛生部部長職務,這被認為是多黨合作制度得到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標誌。就目前的趨勢看,民主黨派成員擔任國務院及其有關部委的正職官員,包括縣以上地方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領導職務,將會呈現順序遞進的態勢;此外,還將推舉符合條件的民主黨派成員擔任檢察、審判機關的領導職務,以加強監督功能。 

  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重設國家主席職位,但作為元首的功能似乎更多的具象徵性的意義。其統帥武裝力量的功能轉交中央軍委主席統領;主持最高國務會議的功能也取消了;最高權力主要體現在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儘管如此,自上世紀90年代起,中共總書記江澤民直接擔任國家主席,而副主席開始由黨外的工商領袖榮毅仁擔任。只是隨著中共新老交替的佈局,胡錦濤作為第四代接班人而出任國家副主席。在胡接班主政後,由曾慶紅任副主席。其實,國家副主席在歷史上並非只由一人擔任,即使在文革初期,宋慶齡、董必武都還是以國家副主席身份出席各種公開活動的。有權威人士指出,目前形勢下,恢復民主黨派知名人士擔任國家副主席已經是水到渠成的時機了。

  人們有理由相信,中國今次的換屆兩會,將在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深度,推進多黨合作與協商制度的力度,擴大非中共管理人才直接參政的規模,無論人數的增加、職務層級的提升,都必然出現比較明顯的拓展與變化。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