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韓軍演聚焦亞太 艦載“海豹”模擬登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3-05 09:17:30  


美國海軍CVN-68尼米茲號航母停泊在韓國海軍軍港。近處爲一艘韓國海軍214級AIP動力潜艇。
  中評社香港3月4日電/2月26日,美國“俄亥俄”號核潜艇在韓國釜山海軍作戰司令部碼頭高調亮相。2月28日,美國“尼米茲”號核動力航母也抵達釜山港。3月2日開始,美國核潜艇與核航母開始參加模擬60萬軍隊投入亞太沖突的美韓聯合大演習。引人關注的是,高調亮相的美國核潜艇上搭載有一支極其低調的“海豹”突擊隊,這支特種部隊在演習中將模擬登陸台灣島和朝鮮海岸! 

  60萬軍隊投入“亞太大戰” 

  《青年參考》報道,2月28日,韓美聯合部隊司令部宣布,排水量9.7萬噸的“尼米茲”號核動力航母當天抵達釜山港,配屬“尼米茲”號航母戰鬥群的兩艘“宙斯盾”戰艦——排水量8300噸的“約翰S·麥凱恩”號和排水量9200噸的“查菲”號驅逐艦同時進駐韓國的東海港。3艘美艦與提前兩天抵達釜山港的“俄亥俄”號核潜艇將共同參加3月2日開始,持續一周的韓美聯合大演習。 

  據介紹,代號爲“重要决策/鷂鷹”的韓美大演習將演練當朝鮮半島和半島以外爆發大規模戰爭,60萬美軍緊急馳援亞太地區的能力。韓美聯合部隊司令部在發布的新聞稿件中解釋說:“‘重要决策’是聯合/合成司令部模擬演習,旨在提高韓美聯合部隊司令部接收、集結、前運以及整合來自朝鮮半島以外部隊的快速增援能力。該演習取代了近年來衆所周知的‘阿爾索伊’演習。” 

  據韓美聯合部隊司令部透露,從3月2日起,65萬韓軍中的大部,2.7萬名駐韓美軍的大部分,以及1.5萬名來自美國本土和亞太其他基地的駐太平洋美軍將參加此次演習。 

  爲防“激怒”朝鮮,韓美聯合部隊司令部已向朝方通報了演習的計劃和“防禦性質”。韓美聯合部隊司令部解釋說:“‘重要决策’以及韓美聯合部隊司令部所有的其他演習都是防禦性質的,主要是爲了提高韓國應對‘外來侵略’的指揮能力。” 

  不過,韓美聯合部隊司令部的這一解釋與美國“俄亥俄”號核潜艇連日來高調亮相的姿態顯然不合拍,自2月26日下午起,擁有“世界最强大地面攻擊能力”的“俄亥俄”號核潜艇首次向韓國媒體公開展示。 

  這是極罕見的舉措,因爲在冷戰時期的1981年,美國爲抗衡前蘇聯,建造了一艘可携帶24枚“三叉戟”潜射彈道導彈的戰略核潜艇,該型潜艇就是“俄亥俄”號的前身。此後,隨著冷戰的結束,美俄兩國就削减戰略武器進行了談判,“俄亥俄”號按理應該送入拆船廠肢解分割,然而,隨著國際局勢變化、反恐戰爭的打響以及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變化,美國最終决定耗資4億美元將該型潜艇改造成可發射“戰斧”巡航導彈的潜艇。 

  改造後的“俄亥俄”號核潜艇(SSGN 726)是一個令人生畏,集作戰與偵察性能于一身的龐然大物——長170.7米、寬12.8米、滿載排水量爲1.875萬噸。艇長安德魯·海伊上校在接受韓國記者團采訪時表示:“在所有潜艇和水面艦艇中,‘俄亥俄’搭載的‘戰斧’巡航導彈數量最多,它擁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地面攻擊能力!” 

  海伊上校幷沒有誇大其辭,“俄亥俄”能携帶154枚“戰斧”巡航導彈。此前,“戰斧”巡航導彈在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如果爆發戰爭,“俄亥俄”將借助其高度隱蔽性能,發射携帶的154枚“戰斧”足以對敵方核設施、導彈基地、空軍基地、指揮所等主要戰略目標造成毀滅性打擊。 

  “俄亥俄”携帶的是“戰斧”系列巡航導彈中的最新型導彈,它可以准確命中1600公里外的目標,瞬間摧毀半徑數十米以內的建築。即使在發射後,也可隨時改變攻擊目標。“俄亥俄”內部空間相當大,24個垂直發射管中的22個分別裝有7枚戰斧巡航導彈,而剩餘兩個發射管則用于“發射”“海豹”特種部隊。 

  艦載“海豹”模擬登陸台灣朝鮮 

  “俄亥俄”所搭載的特種部隊是美國海軍的“海豹”突擊隊。該部有66人,他們既可以通過發射管“射”出艇外,然後著蛙人裝登陸作戰,也可以乘挂在潜艇外部的兩艘最新微型潜艇出發作戰。 

  與“俄亥俄”號核潜艇高調亮相截然相反的是,艇上的“海豹”突擊隊官兵簡直就是“隱身人”。不但韓國記者團無緣跟他們打照面,就連破例獲准隨艇采訪的美聯社記者也被告知“不得透露‘海豹’官兵名字,不允許拍他們的任何照片”。 

  隨艇采訪的美聯社記者報道稱,在離“戰斧”導彈發射管幾步之遙的一間作戰室里,“海豹”小分隊的指揮官解釋說,保持低調是作戰需要,因爲那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恐怖分子”追殺“海豹”官兵的可能性,畢竟殺死一名“海豹”對“恐怖分子”來說有很大的宣傳效果。 

  “俄亥俄”號尚在關島期間,艇載的“海豹”突擊隊就反複進行水下出擊和登陸訓練。在模擬登陸訓練中,關島的代號爲“黑水國”,而恐怖分子的頭目叫“阿爾-薩庫爾”。美聯社隨艇記者在報道中直言不諱地說,模擬登陸的這個島可以是台灣島,也可以是朝鮮的海岸。 

  “海豹”突擊隊指揮官則表示,模擬演習不針對第三國,但這種演習也不是白練:“我們以前有過登島作戰的經曆,將來必然還會登島作戰的。” 

  游弋亞太“戰略威懾” 

  海伊上校在接受隨艇美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潜艇的本質就是一個隱蔽的作戰平台。美國的潜艇部隊一向視太平洋爲非常重要的戰略水域……最近十年間,太平洋水域的戰略重要性日益突出。”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時間里,“俄亥俄”號將持續高調亮相,分別與多個美國的亞太盟國海軍舉行各種演習。 

  “俄亥俄”號看似矛盾的做法恰恰顯示了美海軍的一個重要戰略意圖,美聯社隨艇記者表示,當“俄亥俄”號上個月進駐關島時,中國官方通訊社曾經報道說:“‘俄亥俄’號簡直是‘移動的彈藥庫’和‘威懾之劍’。如果‘俄亥俄號’自關島向西航行,只幾個小時就能抵達亞洲許多國家的海岸綫。美國海軍堅信,裝備有‘戰斧’巡航導彈的核潜艇是未來戰爭的重要手段。”對此,美聯社記者認爲,美國海軍就是要讓中國和亞太其他國家這麽看。 

  美聯社隨艇采訪記者寫到:“中國、日本、澳大利亞、印度、馬來西亞、巴基斯坦、新加坡、孟加拉國、韓國和朝鮮都已經擁有或者打算購買潜艇。這些潜艇多半不會對美國先進的潜艇部隊構成威脅,但現在情况正發生變化——除了俄羅斯的潜艇繼續在亞太水域威脅美國潜艇外,中國已擁有亞太地區最龐大的潜艇部隊,數量有60艘之多。盡管美國不斷地增加在太平洋的潜艇數量,甚至超過其部署在大西洋的潜艇數量,但中國的潜艇數量仍超過美國。” 

  “俄亥俄”號艇長海伊上校告訴記者:“我們在太平洋面臨著許多挑戰,中國當然是挑戰之一,但幷非惟一。” 

  美聯社隨艇記者表示:“中國的潜艇多半是柴電動力潜艇,這意味著它們得比美國的核動力潜艇要更頻繁地浮出水面補充氧氣,且中國潜艇的官兵訓練素質尚不如美國潜艇官兵,而且中國潜艇多半還在本國水域巡航,近期目的是爲了應對台海可能發生的緊急情况,而非向海外投射軍力,或者控制國際航道。但美國一直弄不清中國潜艇部隊的長遠目標。”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