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謝陣營愚民式順口溜,只是為“鎖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3-06 10:18:40  


  中評社香港3月6日電/台灣中國時報今日刊登社論指出,最近,謝陣營用了不少順口溜的競選策略,來批馬蕭陣營的兩岸經貿政策,就政策政見而言,很可惜還是擺脫不了反智、愚民式的操作“鎖國”思惟,可說幾乎是全面反對與中國大陸的接觸。這樣的封閉政策要如何將台灣人民帶向“幸福經濟”,真的令人存疑。就拿謝陣營反對兩岸共同市場、反對陸資來台買房屋、反對承認大陸學歷這三件事來看,就可以看出謝陣營所呈現的“鎖國”思惟與先前的“戒急用忍”與“有效管理”,完全沒有差別。 

  先來談兩岸共同市場。謝陣營認為,推動兩岸共同市場就會使台灣“查埔找嘸工、查某找嘸尪,囝仔要去黑龍江”。言下之意,就是要台灣不要開放、就是認為台灣沒有競爭力;一旦開放就會完蛋。當然,謝陣營也不是真的要討論共同市場的內涵與進程,所以他們將兩岸共同市場先改名為“一中共同市場”,扣上“統派”麻布袋,再以順口溜吆喝地下電台聽眾一陣亂棒,其餘的理性思辨則全然不必談了。 

  但是這“鎖國”邏輯說得通嗎?推動共同市場就一定得立刻面臨數億中國大陸廉價勞工兵臨城下嗎?其實不然。全世界推動共同市場的著例當然是歐盟。歐洲共同市場雖然是以生產要素(包括勞工)的跨國境自由移動為理想,但這些都是有條件、有進程的。在歐洲共同市場推動的起初十幾年裡,即使是工業先進的西歐諸國之間,都不容許人員自由移動,遑論自由就業。人員就業設限的解除,當然要各國之間協商同意後才會開放。但是,謝陣營及綠軍“名嘴”卻完全不理會實情,就以恐懼的順口溜戰術拒絕進一步的理性討論,這算是哪一門子的扯爛選舉?

  社論指出,換一個角度來看,歐盟最早的成員是西歐先進工業國,而在柏林圍牆倒塌、共產主義垮台後,則逐年加進經濟落後的東歐諸國。大致而言,中國大陸與台灣相比,就如同是東歐與西歐相比。如果西歐人民不擔心東歐人搶他們飯碗、不擔心東歐的低等商品流入、不擔心“查某找嘸尪”、不擔心東歐人去西歐炒作房地產,可見西歐人歡迎開放、迎接共同市場的擴大。那麼民進黨這樣全面防堵、全面抹黑共同市場,究竟有什麼依據呢?

  幾乎是同樣的“鎖國”邏輯,民進黨、扁政府與謝陣營一向也反對大陸學歷認證。而其反對的原因,則是承認對岸學歷後,其人民就會來台灣考證照,壓擠到台灣人民的就業。但這顯然又是愚民式的“鎖國”思惟。如前所述,即便開放學歷後有大批對岸人民跑到台灣考專業證照,但考上證照卻與能否在台就業、執業是兩回事。只要兩岸人民就業協定尚未簽訂,學歷認證就根本與雙方的就業市場扯不上干係。謝陣營左繞右繞就是要迴避與中國大陸的任何接觸,分明是“鎖國”自閉,卻總是要以抹紅對手、激起民眾恐懼為手段,這就是令媒體與閱聽人反感的地方。 

  社論指出,其實,民進黨執政八年來的“鎖國”政策,已經讓台灣吃足苦頭。在過去八年之間,中國大陸與印度並沒有因為台灣的“鎖國”而停止成長,反而是台灣自己喪失了搭順風車的機會,競爭力明顯地落後於新、港、韓等國家。民進黨政府一方面拚命“鎖國”,阻絕台灣加入國際競爭的行列,另一方面卻又以五年五百億的高教預算,奢望台灣能有“世界一流”的大學,這不是自我矛盾是什麼?八年下來,當台灣經濟實力在“鎖國”政策下日漸下滑之際,我們的大學薪給已經遠遠落後亞洲諸國。數據顯示,新加坡、香港的大學教師薪水都是數倍於台灣,對岸不但北大、清大待遇優渥,甚至連一些內陸大學搶人才的手筆都勝過台灣。我們擔心在不久的將來,不僅台灣一般工人的競爭力不如他國,恐怕連我們原本領先的高科技、學術研究人才都會快速流失。到那個時候,就算台灣的博士要去黑龍江大學找工作,恐怕也未必有優勢了。 

  台灣已經自我封閉了近八年,八年來付出慘重的代價。謝陣營或許真的該嚴肅思索:簡化的選舉語言或許有一時的愚民效果,但是“總統”候選人老是在綠卡與黑龍江之間做極端操作,是不是也太不長進了呢?


    相關專題: 臺灣322大選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