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香港媒體熱議溫總工作報告 關注宏調、物價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3-06 14:46:52  


  中評社香港3月6日電/昨日開幕的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和溫家寶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受到香港各界的高度關注。6日出刊的香港各主要報紙在大篇幅報道大會開幕消息和溫家寶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的同時,還紛紛發表社評和評論認為,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今年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務,進一步增加了外界對國家經濟前景的信心,凸顯了新一代中央領導層實事求是、執政為民的務實作風,顯示出新一代中央領導層實事求是的責任心,為國家的發展指明瞭方向。 

  香港《文匯報》發表題為《宏觀調控重實效 壓抑通脹顯決心》的社評說,溫家寶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在回顧和總結過去5年巨大成就的同時,提出了今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務。政府工作報告有關宏觀調控不搞一刀切,不搞急剎車,保證經濟持續健康協調發展的論述,進一步增加了外界對於國家經濟前景的信心;報告將防止價格總水準過快上漲作為今年的重大任務,並提出具體可行的保障措施,凸顯了中國政府“執政為民”、為百姓辦實事的務實作風;溫家寶總理在報告中用大量篇幅坦問題,顯示出新一代中央領導層實事求是、敢於直面問題、破弊改過的魄力和責任心;政府工作報告強調繼續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為國家的政策制定和未來發展指明瞭方向。 

   《大公報》的社評認為,5年來中央在積極推動發展之餘,也更著重改善民生和促進各方面的平衡,為建設和諧社會打下了良好的物質基礎。今後仍將循此路向穩步前進,再創佳績。

  這篇題為《五載輝煌業績明朝再創新猷》的社評說,發展乃改善民生根本所在,所以今後仍須緊記中國仍處發展初段,仍要力推經濟再上臺階。在近期看,必須理順宏觀調控政策,特別要強調科學客觀和順應市場的決策方式。

  香港《商報》發表的時評說,從港人日益關注兩會,且細心留意政府工作報告的內容可見,港人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香港的前途命運與國家發展緊緊相聯。在祖國的大家庭裏,香港更多地得益於國家的崛起和無微不至的呵護,這從過去5年中央政府出臺的各項“挺港”、“利港”政策,一一獲得了印證。溫家寶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港澳的論述,充分顯示了中央對港澳的關心和重視。

  《星島日報》發表題為《鞏固經改成果 要靠提升管治》的社論稱,內地經濟改革走上市場化的軌道,促成社會多元化運作,也令政府職能要面對新的挑戰,由經濟改革去到政治改革,是自然發展需求。這將是新一屆政府要重點解決的問題,確保政府管理能夠追上社會發展的新形勢,讓30年開放改革的成果能夠持續發展下去。 

  社論說,溫家寶在報告中,重申中共去年十七大的“兩防”方針,防止經濟過熱和全面通脹,會繼續宏調和收緊貨幣供應,但也表明有關措施要“及時靈活”,避免大上大落。因此,就算貨幣政策仍然會從緊,相信會繼續如去年般有序控制。社論說,市場化經濟產生了新的社會和管治問題,包括貧富差距擴大、破壞環境竭澤而漁、官商利益糾纏不清,也產生新的不同利益群體博弈,計劃經濟下由政府定框框的單元化控制格局不再。管治不能再單靠由上而下的指令,還需要高度協調技巧。 

  《明報》在報道說,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重點加大中央對農民及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民生領域的財政投入,其中支援農民投放最多,支出達5625億元,增幅為30.3%,其次是教育,支出1561億元,增幅為45.1%。從今年秋季起全面免除城市義務教育的學雜費。《信報》的一篇署名文章則認為,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免除城市義務教育的學雜費和廢止農業稅是兩項“具有歷史意義的德政”。

  《信報》發表社評說,溫家寶總理地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9項措施,要把物價控制在預期目標之內,包括增加糧食生產、健全儲備體系、補貼生活困難戶等,具體而細微。社評認為,只要食物類價格下降,內地的通脹就會有明顯降幅,加上人民幣升值、進出口關稅調整等因素,都會對物價上漲起壓抑作用。社評說,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30週年,經過30年的努力,中國無論從平均國力、國民收入、財稅收益和國家儲備等都有長足進步,基本擺脫了貧困狀態,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公佈的連串數字都是明證。社評說,下一階段的發展,中國不能再借助低成本優勢,要提高競爭力,就必須更多投資在科研、教育上。

  《成報》的社評重點關注了增加教育投入問題。社評說,增大教育投資,是政府負責任的表現,是有遠見的舉措。今年國家決定增加486億的教育投資,首先必須嚴格規範教育經費的使用,確保每項費用落到實處,投放到農村,投放到貧窮地區,落入貧窮學生的手中。

  《新報》發表題為《治國有方,富國有計,強國可期》的評論文章說,中央定下8%的經濟增長目標,顯示國家更著意謀求優質增長,寧願先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及保護環境的重要環節上打好基礎,而捨棄沿用過於進取的手法來爭取純數字上的增長幅度。

  文章說,今年是北京奧運年,亦是中國經濟充滿挑戰的一年。過去5年中國高速發展打下了雄厚的經濟基礎,雖然宏調政策不可避免對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階層構成衝擊,但只要能在今年守好平穩及健康發展的增長形勢,當宏調奏效,全國當可分享更長遠及堅實的經濟成果。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