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揭秘中國首次潜艇發射火箭試驗(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3-07 09:09:23  


1982年10月12日15時,運載火箭沖出水面的瞬間。(資料圖)
  1982年10月1日,新華社發布公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將于1982年10月7日至10月26日,從北部海區向以北緯28°13′、東經123°53′爲中心,半徑35海里的圓形海域範圍內的公海上發射運載火箭。爲了過往船舶和飛機的安全,中國政府要求有關國家政府,通知本國的船舶、飛機,在當地時間每日9點至17點,不要進入上述海域和海域上空。這一重要公告的播出,立即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

  10月12日15時01秒,渤海某水域,隨著一聲巨響,由我國自己研制的第一代固體潜地運載火箭似一只海上蛟龍破水而出,在水面上濺起一片火光後直上藍天……

  在整個發射過程中,運載火箭經過水中段、控制段、被動段飛行,准確落入預定海域,獲得了圓滿成功。這是繼我國成功地進行了原子彈、氫彈、遠程運載火箭、人造衛星發射以後,在國防尖端科學技術領域里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潜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的成功,不僅表明了人民海軍現代化建設有了新的發展,國防實力有了新的加强,而且標志著中國一躍成爲世界上少數擁有水下發射戰略導彈能力的國家,極大地展示了我國的國威和軍威。

  光陰荏苒,歲月如歌。在紀念我國改革開放30周年的日子里,記者走進了當年發射運載火箭的海軍某潜艇部隊,走近20多年前擔任過這一重大而光榮任務的老前輩們,親耳聆聽他們講述那難以忘懷的瞬間和無私奉獻的精神,講述一代代潜艇官兵忠實履行崇高職責的生動故事……

  自主創新的跨越

  采訪中,海軍潜艇某基地領導和技術人員向我們介紹,以潜艇爲發射平台,從水下發射運載火箭是當今世界上“三位一體”(即陸基洲際導彈、戰略轟炸機、潜射導彈)的戰略核武器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潜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的明顯優點是機動範圍廣,隱蔽性好,攻擊能力高,生存能力强。它不像陸上發射井只能在固定的地點發射,而是可以在敵方難以發現的地點打擊敵方的任何陸上戰略目標。從水下運動中的潜艇上發射運載火箭,絕不是簡單地把陸用導彈搬到潜艇上,而是要針對潜艇的有限空間和活動特點,解决火箭推進系統、火箭小型化和水下發射技術等一系列新的課題。

  我國第一代潜地導彈的研制工作,是從1967年開始的。因當時“文化大革命”的動亂影響,許多研制單位處于癱瘓或半癱瘓狀態,再加上預研基礎薄弱,研制計劃一拖再拖,進展緩慢。黨的十一届三中全會以後,這一重大課題重新被列入國防尖端技術的重點之一,明顯加快了研制的步伐。在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直接領導下,國防科工委、海軍和航天工業部、核工業部、電子工業部、中國科學院等單位密切協作,全國參加研制、生産、試驗的單位多達2000多家。在研制過程中,我國廣大科技人員在充分汲取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勇于創新,自力更生,堅持走自己的路,使我國潜地導彈技術研究跨上了一個新的台階。如在試驗過程中,其程序舍弃了全尺寸模型彈水池試驗階段,直接從陸上進入艇上,幷先後攻克水下發射、通信傳輸、彈體彈頭小型化等技術難關,從而爲首次潜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奠定了基礎。

  一切爲了發射成功

  談起潜艇首次水下發射運載火箭的複雜程度和各種困難,時任該艇艇長的石宗禮老人至今仍記憶猶新。他說,當時海軍方面的准備工作主要按照上級的指示,由技術陣地、發射潜艇、測控通信系統和警戒防救兵力等四方面展開。所謂技術陣地,就是指在運載火箭裝艇前所必須進行的各種測試,以確保火箭各部分都處于良好狀態。而我們發射潜艇的任務則更重,水下操艇的技術要求相當高,操縱項目比正常訓練增加了1000多個,可以說每個動作,扳一個開關,什麽時候扳都必須分秒不差,十分准確,稍有失誤後果不堪設想。爲了完成好這一重大任務,我們對全艇官兵反複進行了思想動員,充分調動大家刻苦訓練的積極性。記得正式發射前,中央軍委副秘書長張愛萍受國務院、中央軍委委托,親臨首區檢查指導,走遍了發射場區的各個戰位,在一次會議上還專門把我叫起來詢問:“石艇長,你們艇是哪個同志按導彈發射鈕,有把握嗎?”我回答說:“請首長放心,按發射鈕的是我艇導彈部門長叫陸耀中,技術非常好,保證完成任務!”張愛萍副秘書長聽後連連點頭,說:“好,好,你告訴那個小夥子,到時給我狠狠地按下去!”邊說邊比劃著,使在場的領導和同志們都笑了起來。

  由于擔負運載火箭水下發射任務的相關部門通力合作,積極配合,從而爲順利發射成功創造了條件。當年在發射潜艇擔任副政委的華根木老人回憶說,不僅技術陣地、發射潜艇的准備要求高,而且發射的警戒問題也至關重要,涉及首區、一級落區、末區3個海區。在海軍的統一組織領導下,北海艦隊、東海艦隊共動用各型艦船73艘,飛機19架,進行了幾十天的預救訓練和援潜實兵操練。首次潜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成功後,10月16日,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向參加火箭研制和發射的全體人員發了賀電,國防科工委、海軍在首區和末區還分別舉行了祝捷大會,當時我們的心情特別激動,官兵們都爲祖國能有這樣的高尖端武器和軍事實力而感到自豪。

  一代代潜艇官兵的無悔追求

  采訪中,記者先後與我國首次水下發射運載火箭的該艇艇長、後任艇長及現任艇長進行了交談,他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對軍隊事業的追求,一次次地打動了我們的心弦。

  走近石宗禮老人,沒想到已近70歲的他仍是那樣健談。他說,我是1960年入伍的,在潜艇部隊工作了32年,其中任潜艇艇長5年多。1982年10月擔任首次發射運載火箭的潜艇艇長,盡管已過去26年了,但當年的情景和感受,猶如昨天,令人終生難忘。作爲潜艇部隊的一名老兵,國家利益、使命感和責任感,始終是我們這支部隊的“魂”,有了這種信念和追求,不管遇到多大困難,不管工作和生活多麽艱苦,都算不了什麽。

  至于潜艇部隊工作和生活條件的艱苦程度,在該艇擔任過7年艇長的車永哲更是感觸頗深。車永哲,1985年入伍,現爲海軍某基地司令員。他說,在潜艇上工作、生活和訓練,高溫、高濕、高噪音和空氣的污濁是每一個官兵都無法回避的,有的艙室夏天溫度甚至高達50多度;航行中如果遇上大的風浪,艇體左右搖擺40多度,艇員根本無法在崗位上站立。然而,即使遇上這種情况,我們的幹部戰士都能始終保持旺盛的戰鬥意志,以堅忍不拔的精神從容應付一切困難。 

  在采訪即將結束的時候,我們費了不少周折才找到了該艇現任艇長于進保。那天,于艇長剛從訓練現場回來,風風火火的,一看就是年輕人。他說,我是2006年到這個艇任艇長的,在潜艇部隊也工作17年了。到這個有著光榮傳統的部隊任職,既覺得光榮又感到了壓力。現在部隊的訓練任務很重,各級要求都很高,但我們有决心、有信心完成好組織交給的各項任務,切實以十七大精神爲指導,以軍事鬥爭准備爲己任,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來源:解放軍畫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