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媒稱中國新保守主義崛起 對抗西方霸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3-12 11:04:02  


解放軍軍官參觀美國最新F-35A戰機。
  美國《新聞周刊》3月17日(提前出版)文章,原題:中國新保守主義的崛起 現在,外界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奧運會和中國的經濟上,而北京的外交政策正在發生的深刻轉變則很容易被忽視。但在中國領導人輕描淡寫的講話背後,一場有關中國國際動向的激烈辯論正在上演。在這場由政府主管的智庫和大學發起的辯論中,自由國際主義同中國的新保守主義陷入爭論之中。其中,新保守主義者們主張以中國觀念重塑整個國際秩序。

  目前,自由國際主義者占據了上風,這其中包括發明“中國和平崛起”術語的思想家鄭必堅。這一群體堅持認爲,中國應該尊重國際體系的傳統規則,避免發生沖突,幷向別國推銷“中國不是威脅”的觀念。鄭主張,中國需要利用華盛頓在世界不受歡迎的時機,發揮自己的“軟實力”,或者達成自己的文化和政治訴求。他希望北京能够推廣以經濟發展和尊重主權、國際法爲基礎的“中國夢”,以響應有關個人成功的“美國夢”。

  相比之下,新保守主義則代表了毛澤東時代挑戰西方霸權政策的新潮流,學者閻學通和身爲中國軍方智謀之一的海軍少將楊毅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新保守主義認爲,中國不應過多尋求撫慰華盛頓,而應更加關心北京的自我訴求,這包括抵制外來的民主和人權幹涉,保護中國及其盟友不受外來幹涉影響。

  新保守主義采納了多邊主義的思想。通過多邊主義機制的安排,將中國的主要對手———美國排除在外,這既能增强中國的獨立地位,同時也有助于中國發展與其他亞洲國家的聯系。

  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閻一直在向中國外交部推銷這一概念。他主張,區域整合將給中國帶來各種實際利益,而北京開始逐漸接受這種觀點。例如,中國支持發展東亞共同體。由于東京不願成爲這個機構的合作者,東亞共同體就將成爲推動中國力量發展、邊緣化日本的有效工具。中國會扮演類似德國或法國在歐盟的角色,而日本則會如同歐盟中的英國一樣成爲局外人。

  假以時日,更具沖擊力的新保守主義有可能成爲主流。在近代曆史上,中國一直沿著這樣的模式前進:先局部試驗,然後再推廣。如在國內,中國首先在經濟特區引入自由市場經濟,多年之後再推廣到全國。在國際領域也將如此。北京已經開始以自己的觀念建立新體系,在東亞共同體和上海合作組織的創建中充當先鋒。這些被打上中國價值觀和標准烙印的組織表明了中國未來可能發展的方向。

  中國的發展道路是以經濟、社會、政治領域的高度國家控制爲特點的,非洲、中亞和拉美等地區的發展中國家有可能會走上這條路。中國變得越富有强大,“中國道路”的吸引力就越大,對冷戰後統治國際事務的自由民主政體所帶來的威脅也就越真實。(作者馬克•萊昂納多,伊文譯 來源:環球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