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印到手美巨艦禁止參戰 老艦交易備受爭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3-20 11:20:41  


美國海軍LPD-14“特倫頓”號登陸艦服役年限已經達36年。(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3月20日電/一年前,印度從美國接管排水量高達1.7萬噸的“特倫頓”號兩栖登陸艦時,印度和美國媒體稱之爲兩國軍事關系的重要突破。

  而如今據印度媒體披露,美國向印度出售這艘第二大戰艦的背後,居然加上了禁止它參加作戰的限制性條款。

  專家認爲,這顯示近來美印軍事關系實際上幷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麽親熱。 

  老艦交易備受爭議 

  據印度《加爾各答電訊報》16日報道,“特倫頓”號兩栖登陸艦造價約4億美元,當初印度只用了4200萬美元就將它買到手,表面上看起來是大占便宜,然而在購買協議中,美國國防部規定該艦只能用于諸如海嘯等灾害的人道主義救援行動,不得參與戰鬥特別是“攻擊作戰”,而原本這項任務正是當初美國海軍建造它的目的。 

  此外,該協議中還“史無前例”地授權美國可以在任何必要的時候登船,對船上所載貨物及裝備進行查驗。由于印度軍方之前從未透露這項協議的相關內容,這次被披露出來後引發了印度國內的軒然大波,甚至將其稱爲“投降條約”。 

  印度審查審計總署提交的最新報告更是火上澆油。該報告毫不掩飾地批評軍方在沒有“正確合理評價和對其效能進行技術評估”的情况下,“倉促地决定購買了一艘老爺軍艦”。 

  報告認爲,“特倫頓”號原定服役期爲40年,但它在加入印度海軍前就服役了36年,在這樣的情况下采購該艦實在“不明智”。該報告還特別提到,2006年美國正是因爲發現該艦已無現代化改裝的價值才將其退役。 

  實際上美國出售該艦時,其狀况十分糟糕,僅能保障航行的基本條件,急需大規模修整,這必然導致成本激增,而印度海軍至今仍然對當局隱瞞上述情况。即使經過修整後該艦狀况也沒有明顯改善,上個月它在孟加拉灣訓練時,曾由于管道破裂導致硫化氫氣體泄露事故,造成1名軍官和5名水兵中毒喪生。 

  曾被視爲美印軍事關系的突破 

  “特倫頓”號是美國制造的“奧斯汀”級兩栖船塢登陸艦,它從1971年開始服役,如今已有37年艦齡。它于去年6月正式加入印度海軍,命名爲“加拉希瓦”號,幷一躍成爲印度海軍第二大艦,僅次于2.8萬噸的“維拉特”號航母。

  去年這筆交易完成時,美國和印度媒體都認爲,“特倫頓”號加入印度海軍不僅是印度海軍第一次裝備美制戰艦,也是美國近年來首次敲開對印軍售的大門,印度政府將其視爲美印戰略合作關系快速發展的重要標志和象征。

  該艦具備很强的遠洋運輸能力,可以運送1000名士兵或物資連續航行7700海里,印度海軍遠洋兩栖作戰能力也將得到質的提升。此外它也能搭載SH-60“黑鷹”直升機和“海鷂”垂直起降戰 鬥機,執行偵察或攻擊任務。

  因此在印度海軍的規劃中,“特倫頓”號對于印度建設本地區最强大的海上力量有著重要作用,當然不會甘心只參加人道主義救援的限制。

  美印軍事合作沒那麽親熱 

  盡管兩國的協議明確規定“特倫頓”號不得用于作戰,其行動還要受到美國監管,但印度海軍仍然聲稱該艦是“海上的印度主權領土”,有印度海軍軍官還表示,“購買這條船後用它來做什麽,那是我們的事情”。 

  印度媒體認爲,其言外之意明顯是說雖然印度表面同意不將該艦投入交戰,但是實際在敵對行動中,使用該艦還是“相當自由的”。 

  一名軍事專家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長期以來印度外購的軍事裝備選擇名單里一直以俄羅斯、以色列和法國爲主,唯獨缺少美國。因此“特倫頓”號作爲印度第一次向美國購買的軍艦,的確體現了美國和印度軍事關系有所進展。

  不過美國向其他國家出售武器往往帶有很多限制條件,越是和美國關系密切的國家,限制越少。如今美國對印度這艘軍艦提出了近似苛刻的限制條件,表明在美國眼中,印度還遠算不上是盟友級別,美印軍事合作關系也沒有表面上那麽親熱。

  小資料:美軍“特倫頓”號兩栖運輸艦

  “特倫頓”號兩栖運輸艦屬于“奧斯汀”級兩栖船塢運輸艦,排水量爲17000噸,其在2007年年中入役印度海軍海軍後,將成爲僅次于28000噸“維拉特”號航母的印度海軍第二大艦艇。

  “特倫頓”號兩栖運輸艦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建造,于1971年服役,額定乘員爲28軍官和480名海員,可運載近1500名海軍陸戰隊員。印度希望“特倫頓”號兩栖運輸艦能够再服役15年。印度海軍也希望購買6艘可在“特倫頓”號兩栖運輸艦上作業的SH-3“海王”直升機。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