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馬英九:兩岸領導人互訪 可以放到最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3-29 13:06:47  


  中評社香港3月29日電/台灣“總統”當選人馬英九昨天接受聯合報專訪時說,有人問我會不會邀請胡錦濤先生來台訪問?目前會有困難。最主要是雙方都只有一種身分,沒有第二個身分。

  但我始終覺得,不一定要雙方領導人碰面。碰面要達成的協議,都是早就談好的,碰面不過是完成手續而已;關鍵還是幕僚或其他部會之前的談判。如透過海基會談出結果,領導人互訪可以放到最後,倒不忙在這時就做。那是最困難的部分,何必現在去碰呢?

  兩岸談判,不必到第三地,就在台灣就好了,到第三地人家反而覺得你神神秘秘的。領導人見面,也不必到第三地;而且大陸也不喜歡到第三地,覺得這是兩岸事情,不容第三者參與。這也合理。

  美中高層的熱線也是多少年才弄起來的,不是馬上就可以做。所以不要期待過高,一步登天,沒有那麼容易。

  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過去我在“陸委會”規畫兩岸談判,就是先從事務性開始,就像在海峽開啟了一道橋,這只是一條線,但很多線合起來就是面,海峽就變成一個康莊大道。那時理念是這樣。

  我把這叫“制度化的協商”。當時理念是海基會董事長、副董事長、秘書長、副秘書長、處長,都各有所司,可能都訂下每年見幾次的作業模式,定期會面、定期解決問題,一步步建立模式,很多問題就這樣解決掉了。

  當初辜汪會談在新加坡舉行等於是第一個嘗試,一炮而紅之後,簽了四個協定,很漂亮,沒有九二共識怎麼能做得到呢?只可惜後來發生千島湖事件,整個衰弱下來,再加上“李前總統”訪問康乃爾,演變成九六年飛彈危機。之後大家設法彌補,九八年辜振甫去大陸,邀請汪道涵過來,但“兩國論”出來,汪又不來了。

  現在這種問題不存在,我不會去搞“兩國論”或“法理台獨”,我清清楚楚就是主張九二共識。全世界講九二共識最多的大概就是我。

 (你是不是不排除在台灣或大陸,讓兩岸領導人見面?) 

  兩岸領導人見面的事講多了反而引起人家不切實際的期待,我們先從基礎做起,一步步把橋打起來,我剛講不是簽東西就回家了,而是比較長遠,就要靠經濟文化。

  像經濟,除了直航、觀光客以外,金融服務業到大陸投資,都對我們有利,可以照顧台商,銀行也能增加業務量。否則都擠在台灣,一天到晚出一大堆事情,能開疆闢土就完全不一樣。現在時機可能晚一點了,不過也許還可以掙到一點湯喝。

  其他像保障投資、避免雙重課稅、高科技規格擬定、文化交流等,兩岸也可共同編字典。我舉這些例子是說,這不代表我們要做任何統一的努力,而是在雙方互動中,能共蒙其利。 


    相關專題: 臺灣322大選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