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央日報:盼民進黨走出狹隘的“本土化”道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3-29 14:38:41  


  中評社香港3月29日電/民進黨主席謝長廷在敗選後該黨首次舉行的中常會中,表示民進黨應檢討黨的定位,未來“不再壟斷台灣或本土”。台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刊登社評表示,謝長廷的說法引起社會上許多人士的共鳴,我們也希望謝長廷言行一致,在政黨輪替後,幫助民進黨走出狹隘的“本土化”道路。 
  
  “本土化”本身不是問題,問題出在民進黨執政後,把本土意識無限上綱到“去中國化”,甚至與“全球化”背道而馳的地步。兩岸同文同種,從文化的角度看,台灣本身雖有原住民文化,並曾受過荷蘭與日本的殖民,但仔細分析,今天的台灣文化仍是以中原文化為主流。因此,台灣無法完全脫離中國大陸。民進黨人多數接受中原文化的洗禮,不會不懂這個道理;遺憾的是,他們當中部分人在權力慾的驅使下,把本土當成一种政治區隔的符號。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在民進黨執政下,“反共”擴至“反中”,而中原文化竟成為“反中”的犧牲品,“中國人”也淪為“台灣人”的對立面。 
  
  社評指出,民進黨政府採取“去中國化”的政策,使台灣在最近二十年間風起雲湧的全球化浪潮中,面臨了被“邊緣化”的危機。因為,標榜“本土化者”的民進黨人,缺乏全球化的胸襟與見識,其盲目的排他性,則造成了執政後台灣逐步陷入自我孤立的鎖“國”困局。以經濟的全球化而論,台灣不可能因為“反中”,而自外於逐漸溶入世界經濟體系的中國大陸。如果台灣想要在快速轉型的國際經濟體系中探尋新的定位與機會,則必須在兩岸充分開放、交流與合作的平台上展佈新局。對此,國民黨在這次“總統”大選中,提出了“兩岸共同市埸”的設想,但在民進黨刻意加上“一中”的帽子後,被染上了意識形態的色彩。 
  
  民進黨狹隘的“本土化”路線,顯然未能通過民意的檢驗。馬蕭以壓倒性多數贏得這次“總統”選舉,打破了“誰是台灣人”的省籍魔咒。在台灣的政治發展過程中,這是一個重大的轉捩點。代表台灣人民願意用自己手中的選票,使台灣一步步脫離認同的危機。另一方面,針對敗選的巨大衝擊,民進黨內部也提出了路線的檢討。有人認為應該正視對岸經濟崛起的事實,必須調整手中緊握的那張“恐中牌”。謝長廷更強調民進黨應以“進步價值”,來和國民黨的“保守體制”做區隔。 
  
  誰是“進步”?誰是“保守”?台灣人民和社會自有公評,不是靠任何政治人物的自我標榜來決定。謝長廷的說法能否成為民進黨內的共識,有待進一步觀察。有人認為謝的說法只是代表選後民進黨內權力鬥爭的前奏,也有人形容“本土”是民進黨的“一根柺杖”,丟棄後不知道這個黨是否還能順利前行?但無論如何,我們還是樂見民進黨最後能脫離狹隘的“本土”路線,使台灣進入良性競爭的政黨政治時代。


    相關專題: 臺灣322大選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