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大公報文章:馬英九不必急於訪美、勿刺激大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4-01 11:27:08  


  中評社香港4月1日電/《大公報》今天刊登鄧清波文章說,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面臨著難得的機遇。就大陸而言,胡錦濤主政以來,對台政策是一貫的、成熟的、穩健的,而馬英九儘管過去有在台陸委會任職經歷,但作為台灣地區領導人直接主導對大陸政策還是首次,是新手,因此,更應該謹慎行事,耐心探索。從目前的跡象看,馬英九在處理兩岸關係方面應該力避以下六大失誤:

  不必急於訪美

  文章指出,一是急於“破例”在就任前出訪美國。實際上,台美之間溝通管道甚多,馬英九在就任前出訪美國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但此舉卻會給中美雙方出難題。尤其是對於大陸而言,要不要默許此舉,陷入兩難:向美方強烈施壓反對則可能損害馬英九當選後兩岸間難得的友善情緒,默許則要擔憂開此先例,後續影響難以評估。更重要的是,倘若今後台灣政黨輪替換個主張“台獨”的人當選,也提出要在就任前訪美,大陸何以應對?所以,馬英九當前不必過於追求此點。

  二是過於強調要大陸先拆除沿海飛彈。誇大大陸布置對台飛彈的威脅、要求大陸拆除這些飛彈,本是陳水扁發明的激發島內民眾恐中仇中情緒、阻礙兩岸對談交流的藉口。馬英九全盤接過,等於是拿陳水扁製造的障礙來繼續給自己添堵,是為不智。更重要的是,大陸部署的飛彈絕不是為了對付台灣同胞,而只是為了針對“台獨”,更有防範外敵入侵、捍衛國家安全利益的考量。

  三是對兩岸經濟交流片面過高期待,缺乏應對意外狀況的準備。就任後採取一系列措施推動兩岸經貿交流,是馬英九的重要政見,也堪稱是他對台灣民眾的承諾。誠然,有理由相信,當前大陸經濟生機勃勃,進一步給兩岸經濟交流鬆綁將大大有利於振興台灣經濟。然而,溫家寶稍前指出,今年是大陸經濟面臨相當困難局勢的一年。大陸經濟越來越融入世界,而世界經濟形勢千變萬化。所以,如果馬英九現在不適當地降溫,讓台灣民眾有個心理準備,一旦更加開放兩岸經濟交流後狀況不如預期,就會導致民意巨大反彈,並進而制約到馬英九在推動兩岸交流方面的其他政策,對此不可不慎。

  避免刺激大陸

  四是將照顧綠營群眾混同於對“台獨”的遷就放縱。馬英九當選後立即宣布會努力做“全民總統”,照顧另外40%多把票投給謝長廷的群眾。這樣的姿態當然沒有錯,但如何落實這種想法卻是非常複雜的問題。相當長時間以來,綠營群眾為“台獨”勢力所綁架,對於兩岸關係的發展有錯誤的判斷和預期。所以,馬英九不應該為了體現對綠營群眾的“照顧”,就繼續拿香跟著拜,仍然一味遷就、縱容這種錯誤傾向,否則就會在處理兩岸關係上進退維谷。

  五是徹底喪失對“入聯公投”等“法理台獨”的警惕性。此次“入聯公投”、“返聯公投”皆未通過,至少三年內不能再提出相同或類似議題。這對於之前非常擔心“入聯公投”會嚴重衝擊兩岸關係的人來說,確實可以大鬆一口氣。然而,對此絕不可盲目樂觀,以為從此天下大吉了。此次大選馬英九的獲勝,絕不意味著“台獨”勢力的徹底消亡,也絕不意味著他們和國外反華勢力的勾結會停止。三年後再次面臨大選,類似議題還會不會被重新提出來,是個未知數。所以,儘管這次“入聯公投”、“返聯公投”遭到挫敗,但中國國民黨、馬英九方面仍然需要好好總結經驗教訓,防止這類議題在今後繼續發酵,給兩岸關係埋下新的隱患。

  六是意識形態掛帥刺激大陸官方敏感神經。陳水扁、民進黨執政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台獨”意識形態掛帥。然而,從過往的表現來看,馬英九其實也是一個意識形態情緒相當濃厚的人,當然他的意識形態不是“台獨”,而是所謂“民主”、“人權”、“自由”等。事實上,兩岸制度不同是客觀事實,馬英九若過於強調自己的意識形態,以佔據道德至高點自居,對大陸橫加指責,則不僅會遭到大陸民眾的反感,也會激起北京的警惕、擔憂,這顯然會不利兩岸關係發展,甚至會有導致兩岸交流大門重新關閉之虞。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