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沒有“九二共識”?馬一上台就有!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4-02 08:23:30  


  中評社香港4月2日電/台灣中國時報今日刊登的社論說,同樣的主角,近似的場景,陳水扁與馬英九昨日的會面,簡直形同拿著兩年前雙方會面的劇本,重新再對了一遍詞。特別是針對當初到底有沒有九二共識這回事,雙方的對話完全未見交集,結果讓這場眾所矚目的“扁馬會”,結結實實的演成了“扁馬辯”,成為“一個九二共識,各自表述”的局面。 

  唯一不同的是,兩年前陳水扁還是權傾一時的“總統”,如今則是剩沒兩個月就要卸任,而馬英九兩年前只是個在野的陽春黨主席,如今則是即將接棒的準“總統”,陳水扁再怎麼堅持“根本沒有所謂九二共識”,也即將會是“過去完成式”,而馬英九所堅持的“確有九二共識這回事”,則可能成為“未來進行式”。 

  社論認為,這場沒有交集的對話,其實就是過去幾年藍綠陣營在兩岸政策上,劃開彼此分歧的最大焦點。國民黨一再舉出一連串兩岸往來函電的文件,證明雙方確曾有過“各自表述一中”的口頭共識,也根據這個共識進行過多次兩岸兩會的商談;而民進黨則是強調根據所有的書面文獻,根本沒有任何正式紀錄,顯示雙方有白紙黑字簽下宣稱為“九二共識”的文件。這項爭議在過去八年藍綠陣營從來沒有達成過“共識”,一直就是你說你的“有九二共識”,我說我的“沒有九二共識”,這種各說各話的狀態,呈現的其實就是“各自表述”的狀態。 

  在民進黨看來,九二共識是個文獻考據學的問題,既然沒有一份正式文書協議找得到有“九二共識”這四個字,當然就可振振有詞的宣稱九二共識根本不存在。但對國民黨而言,九二共識是個詮釋學的問題,儘管許多文字散見雙方往來的函電中,但最終它其實是一種不直接形諸文字的“默契”,這當然涉及雙方主觀認知可能有所不同,但也預留了彼此“求同存異”的曖昧空間,所以才說是“各自表述”。這種彼此容忍對方“各執一詞”的操作,是在雙方主權爭議根本無解的狀態下,所設想出的一種修辭學上的權宜,畢竟不這麼做,什麼問題就全卡在這統統不必談了。當然若是依“律師性格”的角度思考,當然可以主張其根本不存在,這也就是陳水扁到現在都理直氣壯的原因。

  如果誰也說服不了誰,結論就變成由誰執政,就採取誰的立場,再看看究竟是誰的觀點較為管用了。如今民進黨執政即將滿八年,在兩岸問題上這八年一路堅持的就是“沒有九二共識”,結局倒是也很清楚,兩岸就是這麼僵持了八年,海基海協兩會的互動完全凍結,什麼直航、觀光、通匯等統統都在原地踏步,而民進黨也從未證明,他們的堅持除了能滿足意識形態上的需求,還能有其它的出路。 

  如今換做國民黨再度執政了,馬英九將八年前已經被塵封在箱底的“九二共識”論述再度提出來,而且表明要很快啟動海基海協的對話平台,再加上“布胡會”的對話也提及了九二共識,因而也等於說全球都在睜大眼睛看,已經形同被鎖緊的兩岸關係,能不能在這種論述的復活上,重新再見到鬆綁。 

  社論不諱言說,如今到底有沒有九二共識早已不是重點,重點在於各方究竟有無認可這個共識?陳水扁確實點出了一個問題,即北京當局所認知的“九二共識”,是否已包含了認可“各表”在內?馬英九也在扁馬會中表明,如果北京未來根本不承認“各表”,那他也談不下去了!這也等於說,這個球已經踢到北京那裡了,如果北京方面未來只願意強調“一中”,卻對“各表”不願表態,那麼講實在話,馬英九未來在推動兩岸政策上,走勢將面臨來自綠營強硬的抵制。這一點,北京真的不能再模糊了。 

  社論認為,同樣的,如果兩岸未來真能在“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基礎上展開互動,那麼民進黨也就該選擇超越了,至少民進黨完全可以依據陳水扁當年所提出的“回歸九二精神”原則,對國民黨未來的兩岸政策進行非零和的制衡,這也是我們所樂見的良性循環。畢竟如果民進黨永遠只讓自己停留在意識形態的糾纏上,不願意積極走出來,那麼台灣未來恐怕也將持續在同樣的爭議中原地踏步下去。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