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南都:以匯率手段抑制通脹是矯枉之舉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4-06 14:59:17  


  中評社香港4月6日電/我國貨幣政策面臨加息與升匯的激烈爭論。南方都市報今日刊登社論說,這一爭論可以告一段落,從去年央行的政策來看,實踐上已經非常清楚,央行决定更多地動用匯率政策、調整存款准備金率、窗口指導而不是利率的辦法來抑制通脹風險。

  在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第一季度例會上,防止價格總水平過快上漲還是金融宏觀調控的中心。會議提出,貨幣政策要加強“與財政、產業、外貿、金融監管等政策的協調配合,加快結構調整步伐,促進國際收支趨於基本平衡”。市場人士認爲,這一表態顯示央行對於匯率手段的重視在利率之上。

  社論認為,這是央行的矯枉之舉,是對以往滯後貨幣政策的補救,也是實事求是之舉,應該讚賞。

  我國的2月份的CPI達到十幾年來的最高點8.7%,預計今年一季度CPI將在8%的高位徘徊。從廟堂到民間,抑制通脹的呼聲是一致的,但對於如何抑制通脹却各執一詞,如果對此無法達成共識,那麽,我國將在前門抑制通脹,而在後門迎來滯脹風險。滯脹比通脹更危險,如果實體經濟陷入衰退,將阻礙中國市場改革的進程,一切會無法挽救。

  社論說,提高人民幣匯率是個比加息更值得稱道的政策。我國貨幣政策的症結有二:一是基礎貨幣發行機制以外匯占款爲依據,導致人民幣成爲美元事實上的影子貨幣,這對於一個獨立的大型經濟體是不可想象的,沒有獨立的貨幣主導權就不可能有獨立的經濟主導權;二是人民幣匯率管制,由於基礎貨幣發行機制存在先天缺陷,導致政府不得不對匯率實行較爲嚴格的管制,避免出口主導的經濟受到威脅,市場大起大落。

  人爲設定匯率價格相當於給中國經濟加上了一柄扭曲的尺子,出口如此有利可圖,實體經濟壓低生産要素價格以出口爲要務,其結果是外匯占款越來越多,人民幣升值壓力越來越大。人民幣遲遲不升值與匯率升值的強大預期扭結在一起,導致人民幣資産價格節節攀升,從樓市到股市無不如此,引發了一輪又一輪的行政擠泡行動。

  不難看出,貨幣、實體經濟是個系統工程,其中匯率是根基,當匯率逐步走向市場定價,貨幣發行制度將發生根本性變革,由此倒逼出口與投資導向型經濟向內需型經濟轉變,人民幣資産得到准確的市場定價。總而言之,中國經濟需要一把准確度量的尺子,最重要的尺子就是匯率。

  如果說在中國經濟市場化初始階段,實行固定匯率制是不得不然,現在市場經濟進入新一輪轉型期,繼續進行嚴厲的管制則是自毀市場基石,那些認爲人民幣匯率提高是西方陰謀的說法是站不住脚的,堅持不升匯的惡果我們已經看到,國內經濟結構性矛盾日益加劇,人民幣資産價格被國內外大資金操縱,幷且,以一國之力是無法控制匯率的,只要美元大幅貶值就足以導致人民幣名義匯率在事實上大幅升值。

  那麽,我們爲什麽不能用加息來抑制通脹?不解决匯率問題而在國內加息,是揚湯止沸,將使中國的實體經濟步入衰退的危險邊緣,不能聽信爲了銀行一己之利而發出的加息籲求,這相當於向全世界熱錢發出邀請函,呼喚他們分食人民幣資産升值及人民幣與美元息差的雙份大餐。

  社論指出,不僅如此,從緊的貨幣政策對於國內實體經濟的負面影響已經暴露無遺。所有的企業不管經營好壞,都處於信貸緊縮的陣痛之中。以往商業銀行放貸,對優良客戶在利率上實行優惠,一般在基准利率的基礎上可下浮10%,現在被取消;民間貸款利率已經上升到30%,這對於利潤水平在市場平均值的企業是致命一擊,任何實體經濟都無法承擔高利貸式的融資成本。如果央行繼續加息,企業無路可走,融資成本高企,出口渠道被堵,惟一的結果就是讓貶值美元來購買國內的優質企業。

  加息與升匯都是猛藥,不可同時運用,在擴大匯率浮動區間的同時,必須保持國內較爲寬松的經濟環境,以扶植具有優質基因的民營企業安渡人民幣升值難關,通過做大做强參與國際競爭,拓展內需市場。

  爲此,我們呼籲,央行不僅不應該加息,政府還有必要在匯率快速升值的同時,放水養魚,進行减稅甚至降息等逆向操作,减輕實體經濟負擔,降低對外需的依存度,提振內需,使中國經濟安然渡過貨幣轉型的重要關口。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