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梁振英撰文:世界經濟形勢不容樂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4-11 11:24:46  


  中評社香港4月11日電/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在香港明報撰文《世界經濟形勢不容樂觀》指出,未來一兩年的世界經濟格局已經可以看出梗概。美元弱勢一時無法扭轉,美元作為儲值工具的效用會進一步受到質疑。次按和相關金融問題會繼續削弱歐美經濟,减少消費和生產性需求,對中國大陸、台灣、香港以及世界其它經濟體的影響會愈來愈明顯。沒有受到次按和相關金融問題沖擊的經濟體,也要面對需求或成本造成的較大的通脹壓力。

文章摘錄如下: 

   過去一個月,如果僅從世界主要股市的表現看,經濟形勢似乎正在好轉。道指從3月11日的的低位反複回升至2月底的水平,香港的恆指也從3月中的穀底反彈至2.4萬點。歐美金融機構發放的業績和財務消息,一般被視為利好;美國政府和聯儲局救市的決心和减息注資等大動作也頗為股市受落。投資者憧憬美國日內會進一步减息,因此股市在低位仍有一定支持力。這些是金融市場的近期表現。由於金融機構的負面消息暫告一段落,股市回升,因此開始有人認為經濟問題正在逐步减退。不過,金融市場以外,經濟大局沒有什麽好消息。

  美國今年3月份的失業率上升至5.1%,非農業職位减少了8萬個,2008年頭3個月累計减少了23萬個。美國經濟諮商會公布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從今年2月的76.4下降到3月的64.5。 

   經濟問題開始發展成為局部的民生問題,近日,糧價成為緊張的國際課題。多個稻米出口大國實施出口限制,不少糧食進口國也降低了一直奉行的糧食入口限制措施,希望紓緩由糧農產品帶動的通脹趨勢。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顯示,糧食價格2007年一年總體上漲了23%,各類農產品從2007年2月到2008年1月的價格指數上升幅度為﹕穀物55.9%,油籽83.8%,奶類59.7%。令人更為不安的是個別“低收入的糧食逆差國家”的處境,例如非洲的津巴布韋,通脹率高達百分之十萬,塞拉利昂的米價則飈升3倍。 

  月初以來,世界多處出現了由民生問題觸發的暴亂,3日前,埃及首都百公里外的當地人民對糧油價格飈升,而同時工資收入停滯不前的不滿,釀成大規模暴亂。除埃及外,非洲大陸至少有5個國家,也因為物價問題出現暴亂。菲律賓的工會領袖在上星期也公開發出警告,指物價上升可能會成為亂源。糧價和其它物價,包括能源價格上漲,觸動發展中國家不穩的最壞情况,似乎正在逐步浮現和蔓延。

  糧農產品價格急升的同時,國際石油、工業原材料,如鐵礦石、銅和其它金屬的價格也處於多年來的高位。原油價格的升勢雖然稍微放緩,但是一桶90美元以上的價格,扣除通脹因素後,比1970年代石油危機時的曆史高位不遑多讓。美軍駐伊拉克總司令彼得雷烏斯於4月8日向美國國會表示,需要多45天的時間去檢視伊拉克局勢,並且將美軍撤出伊拉克的時間押後,顯示伊拉克局勢仍然緊張,中東石油供應的不確切因素,將繼續支持高踞的油價。 

  油價高踞不下,部分大量耗油的行業,包括運輸業的承受力開始出現問題。對整體經濟來說,油價持續高企,成為制約世界經濟增長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 

  世界商品價格上升拉動的全球通脹,短期內不會消失,而且開始在工業國家出現。上月日本也敲響通脹的警號。商品價格上漲,原因除了有國際游資炒賣、生產者和中間商囤積之外,還有中國、印度、巴西等經濟高增長人口大國,對資源性商品和糧食需求的龐大增長。今後一段時間,商品價格下跌似乎只有兩個可能原因,一是歐美經濟下滑,需求减少;二是發展中國家的需求增長後繼無力。出現這兩種情況的任何一種,對世界經濟局勢的負面影響都不見得比商品價格拉動的通脹來得輕微。 

  物價上漲的同時,世界各地的經濟增長預測都在下調,因此過去有關滯脹的預測正在實現。 

  中國基本上沒有受到次按沖擊,但經濟難題不少。3月份,溫家寶總理在北京會見中外記者時表示,“今年恐怕是中國經濟最困難的一年…… 難在國內國外不可測因素多。”中國面對困難的性質和成因有別於歐美國家,但溫總理坦誠點出了一個事實﹕中國今年不可能作為世界經濟或地區經濟增長的替代性動力。

  歐美的房地產市場積弱難返,美國住宅樓價連續第三年下跌,加深次按和多個下游行業的金融問題。繼美國之後,英國住宅樓價上月出現15年來最大跌幅,英倫銀行日前宣布,繼過去4個月提供的150億英鎊之後,再向市場提供150億的現金貸款。歐洲其它國家,例如愛爾蘭和西班牙的住宅價格和交投量也開始下跌。愛爾蘭的樓價在2007年已經下降了7%,西班牙2008年1月的數據更加顯示樓價相比去年同期下跌27%。樓市是投資市場和整體經濟中的龐大組成部分,樓市上落,對經濟的拉動作用甚大。 

  次按危機的影響面和觸發的下游損失到底有多大,目前仍然無法准確估計。世界貨幣基金組織最近發表報告,估計全球按揭市場的直接損失為5600億美元,加上下游受牽連的損失,總數近1萬億美元,這個數字比過去的其它估計都要高。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潘表示實際數字要在多個月後才可以准確評估。 

  兩周前,美國財長保爾森來華訪問,從新聞報道看,沒有重彈舊調,就外貿和人民幣匯價等問題向中國集中施壓,似乎更多的向中國領導人解說美國強渡金融和經濟難關的能力,要中國安心。美國財長在這個困難時期抽身訪華,從側面看,也可以看出在新的全球經濟格局形成過程中,兩國經濟關系的一些根本狀。 

  未來一兩年的世界經濟格局已經可以看出梗概。美元弱勢一時無法扭轉,美元作為儲值工具的效用會進一步受到質疑。次按和相關金融問題會繼續削弱歐美經濟,减少消費和生產性需求,對中國大陸、台灣、香港以及世界其它經濟體的影響會愈來愈明顯。沒有受到次按和相關金融問題沖擊的經濟體,也要面對需求或成本造成的較大的通脹壓力。 

  因此今後一兩年,各地政府面對的問題,已經不僅是經濟放緩或衰退造成的局部失業和政府收支赤字問題,而是由於通脹造成的全面的民生問題,這一兩年,也不僅是世界經濟困難的年頭,同時也是在調理經濟和維護民生兩大問題上,考驗各地政府預見力和施政能力的年頭。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