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新京報:綠色亞洲--亞洲國家共贏的一體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4-13 09:31:56  


  中評社香港4月13日電/4月12日,2008年博鰲亞洲論壇召開,年會主題為:綠色亞洲,在變革中實現共贏。250位政府官員、750位企業代表、50位專家學者以及680多位記者參加了年會。

  《新京報》今天發表題為“綠色亞洲:亞洲國家共贏的一體化”的社論說,有人可能質疑,在這樣一個高企的地區性領導人論壇上,不解決政治、經濟等國家安全命題,而關注綠色亞洲的發展問題,是否會導致論壇本身的空洞化和邊緣化。實際上,恰恰只有這樣一個非牟利的公共平台,才是討論亞洲未來長期問題,增進各國理解與認同的最好機會。

  社論指出,進入21世紀以來,亞洲是近年來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地區,同時也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制造業和加工業最集中的地區。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形容說,在亞洲有將近20億人口每天的生活費用還不到2美元。農村的貧困再加上快速工業化,使得大量的農村人口湧入城市,導致了城市過快地無序擴張,也給城市的土地和資源帶來了很大壓力。

  社論表示,在這種情況下,亞洲各國的環境、能源、人居和自然發展,都承載了一定壓力。而面對碳排放等具有挑戰性的全球責任,亞洲國家的總體平均應對能力不夠強,在發展過程中的主體性也不夠突出,有的國家甚至要依賴其他發達國家指定發展目標,確立市場原則。

  而建設綠色亞洲的戰略目標,實際上是亞洲自身主體性完善的一種方式。通過對資源、能源的發展規劃,建立一套可持續發展的長效目標,加強區域內各國的合作,與亞洲的未來地位息息相關。因此,在亞洲最大的公共論壇上,討論與亞洲未來有著深刻聯系的命題,才能更好地體現亞洲的主體性。

  同時,亞洲的政治和經濟版圖也在發生深刻變化。通過數十年的發展,無論是亞洲的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無論是傳統大國,還是新興市場國家,都認識到一個真理,亞洲的發展模式選擇不能依賴於西方發達國家的安排,更不能以犧牲亞洲各國利益滿足西方發達國家的利益。亞洲要形成一個穩定的話語中心,首先就要考慮發展模式問題。

  傳統的發展經濟學強調資本積累和工業化的重要性,並將其作為國家和地區強大的主要基礎。但對今天的亞洲來說,經濟上的相互依存正在逐漸增加,單一的資本和工業化甚至不能實現一個地區性中心。而良性的發展模式要通過基於對自身環境、可持續發展、優化人居的形式來體現。在這個情況下,亞洲各國領導人在今年的博鰲論壇上,才紛紛表達了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對可持續發展的認可。

  社論又說,通過提升亞洲主體性,亞洲國家在未來的世界版圖中,首先能以一體化的形式爭取更大利益;而通過選擇自身最優發展模式,亞洲各國更能在未來的一體化中,實現共同繁榮的政治經濟格局。地區一體化要取得進展,首先要具備兩個重要前提:一是各國有地區認同,二是各國有發展目標認同。作為參與博鰲論壇的各個國家,發展階段不同,地緣環境不同,但是保護亞洲環境的獨特性、資源的長效性和文化的多元性,是一體化過程的長期任務。

  社論認為,亞洲的一體化,首先是亞洲人民謀發展的一致化,也是亞洲國家共贏的一體化。綠色亞洲的口號提出,也確立了亞洲各國共贏的機會不在政治制度,也不在經濟此消彼長,而建立在最廣大公共領域的基礎上。只有在建設綠色亞洲的過程中身體力行,亞洲國家才能實現亞洲自主決定自身未來的可能。


    相關專題: 博鰲論壇 胡蕭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