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胡蕭世紀之會,兩岸都向前跨出一大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4-13 10:34:12  


  中評社香港4月13日電/在準確的時機,做出明智的決定,實現了胡蕭博鰲會。

  台灣聯合報今天發表社論指出,胡錦濤與蕭萬長掌握了“蕭已當選/尚未就職”的時機,在“蕭董事長/蕭副總統”的中間地帶,演出了這一場世紀之會,兩岸都向前跨出了一大步,可謂是沒有辜負了歷史創造的珍貴契機。

  社論說,雖然胡蕭會的形式意義難如人意,胡錦濤未稱蕭萬長為“副總統當選人”;但其實質意義極為重大,畢竟胡錦濤不可能不知,他所接待的貴賓是即將就職的“中華民國”“副總統”蕭萬長。

  同樣的,胡蕭會亦不僅只有象徵性意義,其實體成就亦是有目共睹。例如,蕭萬長表達了“正視現實、開創未來、擱置爭議、追求雙贏”,胡錦濤則謂“抓住難得機遇,努力共創雙贏”,及“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信念不會動搖”;蕭胡二人並對蕭萬長所提直航、大陸人民來台觀光、經貿關係正常化,及重建協商機制等四個具體項目達成了共識。另如,今天格外加開了一場“台灣經濟與兩岸經貿展望圓桌會議”,由蕭萬長主持,在博鰲論壇中搭起了兩岸平台,未來不無可能年年循例辦理。

  再者,博鰲論壇畢竟是一個國際場合,蕭萬長此行能在中國境內的“國際空間”,單獨會見鮑爾、霍克,以及羅慕斯等,難道這些各國政要不知他是“準副總統”?因此,美聯社評為馬英九與蕭萬長的“外交壯舉”,法新社則稱美國官方歡迎這一場“有里程碑意義的會晤”。

  社論指出,如今博鰲的場景,若與七年前的上海比較,立即能發現其中之變化。二○○一年,APEC年會在上海舉行,陳水扁欲派“卸任副總統”李元簇與會,遭中共拒絕;如今蕭萬長則是剛以七六五萬票選出的“準副總統”,北京當局非但打開了博鰲大門,且由胡錦濤親自高規格接待。兩相對照,變化驚人。

  社論說,連戰在二○○五年以在野黨主席身分往訪大陸,蕭萬長如今在三年後就以即將執政的國民黨籍“副總統”的身分前往博鰲,同行者尚有“準國安會秘書長”蘇起;而所謂的“國共平台”,原是中共在朝,國民黨在野,如今亦成了兩岸兩個執政黨之間的平台,更加凸顯了“兩岸分治”的事實。僅僅三年而已,局勢變化的速度與幅度,皆非一般人始料能及。

  隨著國民黨由在野黨又變成執政黨,中共與國民黨的互動將出現微妙變化。中共三年前願意公開承認“國民黨主席”連戰,現今卻對同屬國民黨的蕭萬長在形式上未以“準副總統”的規格接待,在可以並列於眾多項目中的兩個原因是:一、國民黨經歷了“解嚴→敗選失去政權→勝選再度執政”;二、馬蕭是以七六五萬選票贏得“總統”大選。所以,中共未能公開承認蕭萬長“準副總統”的身分,除了是因不願形成“國對國”的印象,更深層的心理因素,卻可能是因亦不願大陸人民在“國民黨/共產黨”的民主正當性上進行比較。中共曾大事報導連戰往訪,卻顯然有意淡化蕭萬長出席博鰲會的新聞,可見其對這試探性的第一步,確存戒慎恐懼之心。因此,即使當前的“歷史機遇”,有天時(馬蕭勝選)、人和(蕭萬長及其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提供了角色),及地利(博鰲論壇是一個國際與兩岸“二合一”的場合),但倘若兩岸當局沒有一定程度的互信與決志,這個“歷史機遇”也會在指縫中流失。

  社論認為,胡蕭會的時空背景有三大主題:一、胡錦濤在內政上主張“對外和平崛起/對內回歸民本”,在兩岸主張“維持現狀/九二共識”;二、馬英九在內政上主張“對外開放鬆綁/對內尊重民主”,在兩岸主張“不獨、不統、不武”,亦是“維持現狀”;三、西藏風潮,凸顯了“兩T”截然不同的性質,北京當局不可能用一句“西藏與台灣皆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來相同對待台灣與西藏。胡蕭會適時掌握了這三大時空主題,兩岸當局所表現的認知取向與努力方向,皆值得高度肯定。重點是:不要後退,低調,務實,一步一步穩建地走下去!

  這場胡蕭會,並未出現“巨大的語彙”,甚至未聞胡錦濤重申“九二共識”,不免令人覺得不夠踏實;但是,胡蕭二人會面的行動,應有勝過言語的效力,胡稱蕭先生,蕭稱胡先生,但二人對真確的現實皆應心知肚明,他們會面的行動智慧,已經超前了“政治語言”的發展速度。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