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朝鮮日報:就算抱住美國的“大腿”也要登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4-17 11:01:10  


  中評社香港4月17日電/韓國《朝鮮日報》刊登一篇評論員文章說,近日,議會選舉及其後續事宜成為人們的熱門話題,但與此同時,另一件重要的國家大事也在悄然進行中。李炤燕目前身在國際宇宙空間站,而且在莫斯科,韓國小型衛星發射火箭(KSLV 1)第一階段建造工程也已進入尾聲。

  文章說,某電視台在李炤燕乘坐的俄羅斯宇宙飛船發射當天播出了十多個小時的相關節目,但這並非值得如此關注的事情。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將李炤燕分類為“太空飛行參與者”,而不是“宇航員”。換句話講,李炤燕是美國、俄羅斯、歐洲及日本所屬宇宙空間站的訪客,而且是第36個國家的訪客。

  李炤燕在宇宙開展的實驗也只是基礎實驗,因此“為一個人的太空旅行花費260億韓元國民稅金”的主張也不無道理。在現階段,最為重要的並不是載人宇宙飛行,而是火箭發動機技術。李炤燕升上太空並不代表我們實現了什麼,反而向我們敲響了警鐘,讓我們在舉全國力量開發載人宇宙飛船技術和只是像現在這樣作秀之間選擇其一。

  文章指出,今年年底將在全南外羅老島基地發射KSLV 1火箭,這需要5000億韓元以上的費用。另據推算,約十年後利用純國產火箭發射更重的衛星則需要4萬億韓元以上。即使投入巨資,也無法保證能夠趕上美國、俄羅斯、中國、日本及歐洲。

  宇宙航天產業根本不存在技術轉讓。俄羅斯一直與韓國共同建造火箭,並將李炤燕帶到宇宙空間站,但期間始終提高警惕,唯恐韓國看到任何細節,哪怕只是固定螺絲釘的過程。

  俄羅斯方面以一個無關緊要的理由換掉了高山,並堅稱“歷時50多年研發出的航天技術不可以成為外交妥協的對象”。美國與俄羅斯相比,則有過之而無不及。現代重工業的某高層幹部曾表示,強國絕對不會允許落後國家涉足航天產業。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航天產業,風險實在太大了。

  文章認為,從整體上看,航天產業與韓半島大運河相比,是一項更大但更不務實的投資。大運河項目無論有無經濟價值,建成後至少能給我們留下一條運河。而航天產業如果失敗,就等於之前投入的錢全部打水漂。即使如此,卻只有大運河是國民熱議的焦點。因為大運河已成為政治問題。但從國家需要承擔的風險來看,去不去太空才應該是做出國家性、政治性決斷的對象。

  美國布什政府已宣佈新太空戰略,稱16年後將在月球上建設永久基地。也就是說,在對月球資源進行勘探和開發以後,還將繼續向更遠的太空邁進。16年時間轉瞬即逝。美國向各國要求參與計劃,就是要共同承擔費用。韓國也計劃參與,但如果沒有航天技術,只能以掏腰包看熱鬧收場。到底是否參與,的確難以抉擇。

  過去,面對這種情況韓民族通常會說“不”。但世界歷史卻早已成為500年前乘船漫無目的地尋找新大陸的西方人的舞台。走別人從未走過的路有可能摔倒受傷,但最終也能開創一片新天地。這種體驗就像DNA一樣,不斷遺傳給強國的後代。

  文章表示,計算航天產業有多大附加值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們也應揚帆遠航,看看那裡到底是世界的盡頭還是別有一番新天地。中國想獨自在月球建基地,日本則夢想在比月球遠4倍的空間建立太空基地。世界強國正試圖將太空變為領土,甚至想要佔領未來。總有一天,太空會成為人類歷史上的第二個新大陸。這次,韓國一定要登上月球,即使是抱住美國的一條“大腿”。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