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大公報:人民幣續看好 經濟須防下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4-18 10:00:04  


  中評社香港4月18日電/《大公報》今天刊登社評說,昨日東亞銀行亦宣布開辦港人的內地人民幣戶口業務,以滿足與日俱增的需求。這反映港人對人民幣的信心日增,而人民幣的不斷升值自然更增加其吸引力。無疑,中國經濟旺盛而歐美面臨風雨,投資中國及人民幣資產的安全島效應將日顯。如日前公布的首季數據,顯示中國經濟仍可保持高速增長,年初的雪災及歐美危機並未造成衝擊。

  社評指出,然而必須注意經濟增長已明顯放慢:GDP雖保持逾一成的增長,同比卻已下降一點一個百分點,且第一、二、三產業均全面下降。工業產值的放慢尤為明顯,增長逾一成六而同比降一點九個百分點。從需求方面看,則出現內需增強抵銷外需放慢的格局。零售額大增逾二成,同比多增五點七個百分點,全社會投資亦大增逾二成四,同比則多增零點九個百分點,反映消費大旺而投資仍可保持強勁勢頭。另一方面,出口增長逾二成一,同比下降六點四個百分點;入口則大增近二成九,同比上升逾一成,結果令順差同比下降約一成,拉低了GDP增長。顯然,若非內需增強,相信GDP增幅或已跌得更多。

  正如統計局發言人指出,經濟增長存在繼續回落的可能。這主要是因美國次按危機的影響還未充分暴露,令外需繼續下滑的可能性仍在增加。顯然,國際環境的最壞時刻仍未到來,中國更要準備面對歐美可能出現的漫長而深度的調整。令人關注的是,首季的內需強化趨勢能否持續,其力度能否足夠抵銷外需的滑落?首季消費增長顯著上升,反映居民收入大增和就業情況改善等有利因素的作用。然而城鎮人均收入雖仍上升一成一,同比卻已大幅回落八個百分點。更大的問題是,據商務部估計,若出口放慢百分之一,將可導致十五至二十萬人失業,對收入及消費的影響不容忽視。

  社評表示,無論如何,內需增強能抵銷外需減弱的效應並非必然,關鍵在政策,特別是宏觀調控的取向。去年中國採取了防過熱及防通脹過高的“雙防”策略,貨幣政策尤緊,三月末貨幣供應M1及M2增幅,已回落了一個百分點或以上。最近國務院有感外部形勢不妙,特別增加了防止經濟下滑的指示,變成了“三防”。但從目前情況看,防過熱已無必要,重點應轉向防經濟下滑。

  對於防通脹也要客觀分析,在防中更要避免因過度強調而引致偏差。在外需放緩及貨幣從緊下,基本上已擠掉需求拉動型通脹,餘下的食品主導、供給制約型通脹並非由收緊可壓抑者,反應加大投資以打破供給瓶頸。統計局發言人指要特別注意加強農業生產乃十分正確。同時更要努力維持高增長,使財政收入、居民收入和企業利潤增幅,都可跑贏通脹而有實際增長。故應對高通脹之道不在壓抑而在超越。

  在這情況下,宏調政策方向也要由以防過熱轉向防滑落。在維持貨幣適度從緊外,財政政策應予放寬,尤其應以擴大對農村、西部等的投資來維持經濟增長。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